黔龙缘的個人主頁

http://bbs.hkctp.com.hk/u.php?uid=1329  [收藏] [復制]

黔龙缘

好攝之圖      徒步神州

  • 217

    關注

  • 130

    粉絲

  • 67

    訪客

  • 等級︰旅遊磚家
  • 身份︰論壇版主
  • 總積分︰76185
  • 男,1964-09-11
  • 中国贵州

最後登錄︰2021-05-01

更多資料

日誌

茅 草 屋

2014-02-11 14:08
   在這片偏僻的喀斯特高原山村,在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誕生過一座輝煌一時的彝族土司莊園——現國務院重點文物保護一單位:大屯彝族土司莊園.方圓二百多公里的山村土地上,.座落著一間間普普通通的茅草房,給了我們特別的靈感。
隔著六七十年代的時間距離,一切都還依舊,文革時用紅褐色寫就的語錄牆還在,每一間草屋都代表著同樣的情節,像時間老人一樣鬍子花白了仍然一天又一天地渡走那一段難以忘卻的歲月。
不急不慢的雨,沁潤山村的草屋;似落非落的霧,彌漫在草屋上,要努力撥開些許的雨和霧,才能看見日子的一絲亮光。。。。。。
我們伴隨二零零八年五十年難見的一場雪凍,徒步走了近兩百多裏的鄉村崎嶇山路,記錄下一間又一間素樸的草屋,這些在白雪掩映中的普普通通的茅草房,是一種人文和自然交融的景觀。
它們中居住著一群平凡的村民,冬天人們在草屋裏燒起柴火,烤著洋芋,喝著包穀酒的熱情,吼一曲山歌,發洩壓抑在心中的鬱悶。
太輕的快樂大家共同分享,太重的悲愴需要集體擔承;對抗歲月,必得一個族群的意志和信念;對抗命運,而需一代又一代人的堅韌和頑強!
和眾多的旅人一樣,我們帶著崇尚自然,崇尚生命,崇尚綠色的使命和義務,穿過漠漠的冬季,穿過昔日奢世仙塚的迷宮,穿過彝族詩人余達父的書中那些發黃的書頁,穿過滔滔的溜洱河,大河口,臥泥河,穿過連接山裏山外的天生橋,彎灘大橋,臥泥河大橋,穿過時間的昨天和今天,在我們的心裏深深打動我們的是一間又一間平凡的鄉村草房。
九十年代匆匆而過,這些夾雜在二十世紀的平房中的草屋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變遷,它們在一天天地被鋼筋混凝土房替代,在二十世紀的昨天,廝守在山村草屋裏的,依然是那些在雨裏和霧裏呆了一輩子依然還在照管著孩子們的孩子的村民們。
他們帶給我們的不只是貧困和落後地區的一種現實寫照,還有那無影的遐想。。。。。。。
經過秋天,冬天,春天三個季節的采風,我們在心裏感到的是一種悽楚和蒼涼,它們不像大漠孤煙,更不像江南水鄉,也不像草原氈包,是實實在在的用泥土和草木構建的另類民間藝術品。
這些誕生在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草房,是以土夯成牆,用木為梁,再蓋上草,其中用野生茅草為上等,可經歷十多年的風雨洗禮,蓋得好的草房,屋面細密均勻,一層一層用竹簚壓緊,又一層一層往上鋪勻壓緊,直達屋脊,上面蓋上亂草,壓緊,屋脊再用草捆成翹簷,遠遠看去,美觀大方。蓋一棟四立三間的草房,需要十多個人工兩三天的細緻勞作方可完工。上上等的工序很講究,屋面細密如席,從屋脊灑下黃豆不剩一顆,真可謂巧奪天工。
如此平凡的草屋,住在裏邊,冬暖夏涼,四季皆爽。有一些年久失修的牛羊草舍,上面長滿青苔,雜草,遠遠望去,青黃交錯,似一幅淡描水彩畫,別有詩意。


黃金.龍井
在這片被詩人差點忘卻的地方,一間間讓人困惑的草房,它們平凡得如都市里的大廈。
我們是在一個秋天走進這片不為人知的山村,滿山的包穀黃了,秋陽下,一片金色,走進靜逸的山村,掩隱在花楸樹叢中的一間間‘黃金屋’哦,伴四季走過風雨陽光,依然素寂淡雅,樸實純真。
苗岩.安頂
二零零八年的罕見雪凝,似蒼穹降下的雪甲奇兵封鎖安頂和苗岩山村,一片銀妝素裹的山村,堅鑫如玉的依然是一間間漫布在山間的草房,在這幾十年難遇的凝寒冬季,我們走進苗家草房。屋裏一家子圍著柴火,一邊取暖,一邊吃著烤熟的洋芋,見我們‘稀客’來了,好客的苗家阿哥在向道的簡單介紹後,我們和年高的阿爸阿姆喝了三杯敬客酒,談笑間又和苗家阿哥猜起了酒令,外面一片銀白色,寒風凝冽,屋裏卻熱氣四逸,沒有了貧困落後的傷感,山凹裏的人家-----貧乏的草屋裏面升騰起一股溫馨的氣息.
火馬.采山坪
來到我的媽媽曾經住過的草屋,正是桃花盛開的春天,鳳尾竹搖曵下的老屋哦,有我童年的天真和稚氣的留影,在長大的了的思緒中還曾有過童年在斑竹林裏爬竹梯捉星星的希冀,老草屋的木板門框上帖上新春的賀聯。
老草屋依舊素樸,一切還是那麼熟識,只有堂屋裏孩子們圍觀的電視機螢幕上傳遞著今天更昇的生活氣息。
老屋外的院壩裏正巧鬥架的兩隻公雞又演繹出一場童年我和表哥表弟們抱雞打架的情趣,童年的夢遠去了,而今我們僅用數碼相機記錄下這難忘的一幕,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純真的時光。純真的童心哦。。。。。。
媽媽的媽媽和媽媽的爸爸遺留下來的這間老草屋喲。。。。。。。。今天還在為新一代的孩子們演繹一個個更新的童話故事。
臥泥河.犀牛岩.馬路河
臥泥河,一條靜靜流淌的河,自金沙契默溝涓涓而下,流經臥泥村轉了幾道彎,人們就叫它臥泥河,彝語為蘭水的意思,河的南面是金沙,北邊是畢節,東方與四川接壤,西部與大方交接,兩岸青山和白YE交錯成一道道天然的屏障,就在這XI屏障錯落的山間,點綴著一間間簡樸的草房,構成一道道美妙的鄉村風景。
者板坳.澤溪
初春的澤溪村,一片片黃色的油菜花開滿田間地頭,我們乘著春風來到了者板坳。零零星星布落在山村中的茅草屋敍述著一個陳舊的故事;有一年不幸失火,燒毀了二十多間連著的草房,當地政府為災民建造新的平房,剩下十多餘戶人家算是較幸運的了。
村子中有一棵百年樹齡的神樹——黃桷,它像一位大善慈愛的聖人保護著這方人家,樹下香柱遍地,當地的善男信女真把這棵古樹當成了心中的神靈供俸。
——這是自然的聖樹,這是自然的神靈!
大灣子.龍家寨
有幸乘摩托車走進大灣子村,蜿蜒凸凹的鄉村公路一直延伸進村子的盡頭,村子對面就是紫色土壤的四川敘永縣地界,站在高高的山頂上,就看見一條向東而去的赤水河在兩岸青山間穿流而過。          
村子裏傳出孩子們郎朗的讀書聲,孩童們的心聲是明天希望的太陽,走出大山是他們的希望,廝守在山村的耕者用犁鏵為孩子們譜寫一篇:耕讀的教科文。
靜立於山窪間的龍家寨,一間間平素的草房喲,便是孩子們的家。炊煙和著晚霞飄蕩出一陣陣的馨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成法則延習了山寨人家的村俗常規。
胡老支書那壇傳說中神迷的千年首烏龍酒喲,陶醉了異鄉人的詩情畫意;那淡雅綠色的酒韻讓人真的留念忘歸。
真真正正住在這山莊裏的主人才是莊主,只有他們才是創造生活,與貧困和落後抗衡的主人。
回眸春意濃濃的山寨,嫋嫋霧氣在陽春的夕照下飄逸,在桃花李花和梨花盛開的季節裏,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底嘎。補仲槽
沿著一彎又一彎的崎嶇山道,我們來到金沙縣馬路彝族、苗族鄉轄區內的底嘎苗寨。這裏的海拔高度在1300m左右,喀斯特地貌特有的溶洞隨處可見,就在這些奇異的山窪間、住在大山,吃在大山的村民,對山外的世界不太那麼神往。走過刀耕火種的時代,今天有了電燈和電視,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代替了過去靠打獵為生的傳統生存方式。
翻過一坳又一坳,越過一山又一彎,我們又進入一個“洞天福地”----補仲槽,這裏雖然沒有鄉鎮集市的熱鬧和喧嘩,但置身這樣寧靜談樸的山裏人家,聽雞鳴狗吠,品山裏特有的苗家咂酒,聽苗家後生吹奏的蘆笙,仿佛進入世外桃園一般舒逸,給人一種別致的享受。
勤勞的苗家人不僅會種地,打獵是他們傳統的生存方式。走進簡陋的草房,就可聞到一股股野味的腥香,這就是苗家人在勞作空餘時間裏狩獵的“戰利品”;有酸棗狗(白麵狸)、野兔、野雞,他們把這些野物用食鹽淹制起來,再用柏香枝醺過,可保存幾個月,只有稀客來了,才用來款待貴客。樸實厚道的苗家人,住在大山深處,默默地耕耘,與大山融為一體。臨走時,我們生硬地用剛剛請了一個嚮導陪學到的苗語說了一句:“稿桑稿哩博,桑知咒嘛”(再見了,想你的時候再來看你)。
三官寨
驅車走進三官寨彝族民俗文化村,是在一個陰雨綿綿的秋天,我們一行八人帶著一種激情去尋找那份隱藏在高大茂密的酸棗樹叢中的茅草屋,這裏已被大多數的現代平房取代,尋了半天才象珍品一樣見到掩映在叢樹林中的八九間茅草房,其中罕見的彝家竹樓草房是彝民們祭祀祖先亡靈專用的“靈房”,歷史的影子在彝家“布摩(祭祀先生)”的經書裏留下一段段古老的故事,那些難以重複的歲月不可追回,只有這些平凡的茅草屋遺留給後人一些模糊的記憶。。。。。。
八寨坪
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走進離四川七十多公里的八寨坪鎮,我們帶著一種壓抑的心情採訪了居住在這裏的彝族村寨辛萊,正是金桂飄香的季節,走在黃昏的田埂上,看西下的夕陽中升起的炊煙,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苦衷,這裏居住的二三十家村民,夾雜在草房中的現代平房,把整個山村妝扮得樸實寂靜.聞著稻穀的芳香,心裏有一種難喻的情愫,我們花五元錢向一家趙姓老鄉的孩子賣了一捆桂花,座在回家的車上,我們把桂花分給一路的客人,大家共同分享,滿車都飄逸出溫馨的芳香,回頭望著彌漫在松樹林中的毛草屋喲,心裏生起一種莫名的遐想……

分類︰默認分類|回復︰2|瀏覽︰624|全站可見|舉報|轉載
 

下一篇︰

上一篇︰ 水  語

 
刪除

黄日珍︰各种老屋子,就是不同民族的精魂所在

2014-02-11 16:16 -

黔龙缘︰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2014-02-12 08:42

©2005-2011 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