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yanhong的个人主页

我的另一个博客是:http://huangyanhong.blshe.com

http://bbs.hkctp.com.hk/u.php?uid=35  [收藏] [復制]

huangyanhong

  • 13

    關注

  • 37

    粉絲

  • 36

    訪客

  • 等級︰騎行遊人
  • 身份︰內部人員
  • 總積分︰112
  • 保密,2010-08-29

最後登錄︰2013-05-20

更多資料

日誌

游逛土楼

2011-02-14 10:41

有几天长假,去福建看土楼。
行前查资料,吃惊不小:中国现存的客家土楼多达2万余,永定县就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粗略一算,一天看一座圆的,正好一年,全看完,要十年。

                      客人高一等,住在四楼
先去永定,直奔湖坑镇那座出名的振成楼,土楼所在的村子原来叫洪川,后来改为洪坑村,现在又多了个旅游招牌:土楼民俗村。
振成楼是村里最大的一座土楼,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这座被称为具有五防(防卫、防风、防震、防火、防潮)的建筑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6间成为一卦,楼梯各自独立,为一完整的单元;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各个单元有拱门相通,一旦发现盗贼,将卦门关闭,即可瓮中捉鳖。
土楼中心是祖堂,上下两层30间房围成一个内圈,祖堂的大厅及门楣上有"里堂观型""义声载道"的题字,是民国初年大总统黎元洪题写的。
吃罢晚饭,在土楼的私人旅店登记住宿。店主说,楼里一共有14户人家,70多口人,也不种田了,主要靠旅游收入,一二楼用来做饭和堆放杂物,三楼以上才住人,我们历来都重视客人,高我们一等,三楼住村民,客人都住在四楼。
这样,我们就被安排到四楼,上楼,果然不同,楼层走廊上铺了一层青砖,防火,隔音,景观也好,站在楼道上正好俯瞰楼中有楼,房间挺简单,两张床,一张桌子,收费却不便宜:35元。
晚饭后没事,就下去和人聊天。楼主林尚勤说,一栋楼代表一个家族,我们家族不到100年就出了40多位专家学者,我堂兄林尚兴就是中科院院士。我们这个地方不仅风水好,家教也好,过去,土楼左边的耳房是教学生的私塾,100多年前,村里就建了日新学堂,校名是门用中英文写的。
土楼花费巨大。老林说,先祖们很勤奋,早几辈打铁,打烟刀,后来又做烟丝生意,很快,这地方的烟丝生意都被我们家族垄断了,当地的条丝烟有400多年历史,很出名,泉州等地的人都来这里买烟。曾祖父那一代人就准备建楼,那时,他们住在上面的福裕楼里,耽误了一些年,拖到祖父那一代才实现,解放后,整座土楼都被没收,一直到1984年,落实华侨房产,才又归还原主。

振成楼外面弄成了公园绿地
次日一大早,走出振成楼,巨大的土墙边,见到一个老人正在晾晒霉干菜。他说,这是当地特产,做起来也麻烦,要五蒸五晒,才好吃。做扣肉最好。想起头天晚上最受欢迎一抢而空的那道扣肉霉干菜。
振成楼外面环境整齐干净,听说,是福建省一家建筑设计院负责规划的,整修一新的绿化带,装饰性很强的竹篱笆围栏,一片公园状的草坪细细铺展开来,完全没有了乡村感觉,倒像是公园。不知怎的,总觉得与眼前古老的民居建筑有点不大协调,楼民说,以前土楼外面种了水稻,后来,为了让游客高兴,就改造成绿地了。
听罢有一丝遗憾:若保留那一片水稻,该有多好。
细雨蒙蒙中,村中心一棵大树下很是热闹,村民挑着担子陆续赶来祭拜树神,这是一株600岁高龄的古树,树身有保护牌,写着“保护等级一级,榕荫消夏”几个大字。村民说,村里有各路神仙,这树是分管全村人的神。我想,应该相当于行政管理的村长吧。
我在树下站了一会,沉浸在眼前弥漫着硝烟和虔诚的氛围里。所有村民的程序和贡品都是一样的,竹篮子里装着都是鸡鸭鱼肉,其中的鱼都是晒干的墨鱼,都带着三只酒杯,还有酒和果品,放下担子,轻轻将盛着菜肉的盘子端出来,放在地上,又取出酒杯,斟上酒,然后开始点香,祭拜一番后,开始点炮,噼噼啪啪一阵轰鸣,程序基本完成。
有的人开始收拾放在神树下的鸡鸭鱼肉,装进篮子挑走,也有的不急于装走食品,放在地上,让神树多闻闻。
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口渴,闹着要喝茶,大人无奈,就端了就被给他闻,一边训斥:这是酒,喝了要醉的……
细雨中漫步,来到最远的如升楼,这座土楼面积也最小,走进去,发现里面有些乱,看起来,生活质量也不如振成楼,楼里居民说,很少有游客来,门票的收入他们也没有份。
如升楼这名字也挺有趣,土楼刚建成的时候,请了一个有学问的先生来起名,他看了看,觉得楼小,就像农村用的米升,随口说了如升楼。后来,有人抱怨,这么小的名字,不吉利。这位先生灵机一动,告诉大家,如升楼地处村子的东面,如日东升,欣欣向荣吗。楼民们听了都很高兴。
也许,不久以后,如升楼真能升起来。
路过瑞蔼楼,一座很不起眼的方形小土楼,一个老人正在门楼里休息,就进去。
老人叫林振辉,已经73岁,在村里的日新小学当了几十年老师,退休以后就一直住在土楼里,两口子过着平静的日子。老人很自豪地对我说,我们家子孙,已经有了6个大学生,还有一个去了美国留学。
门楼里有老人制作的旅游广告:一段很简单的文字介绍:土楼的建造人林坤福(老人的父亲)在当地曾经小有名气,长于赌博,也精于裁缝,出名的还有他多行善事,经常帮助别人,在当地有不错的口碑。
林老先生说,父亲帮助过不少人,印象最深的是1947年,一个名字叫莫风的外地人来这里做洋货生意,在高头村赌博,输光了,欠下债,就想自杀。父亲知道了,就帮他还了赌债,劝他今后不要再赌了,回去好好做生意。后来,这个人年年来我家里感恩,一直到1962年,他去世。还有一次是19493月,几个当地民团团丁在天后宫门口抓到6个外村的青年,要送他们去国民党军队当壮丁。父亲认识这些团丁,给了他们一些钱,赎回了几个小伙子,又给了每个人一笔路费,让他们回家。解放以后,这几个小伙子不忘父亲的恩德,来过三次,都在春秋季节,来我家帮助耕田插秧,也不要工钱,说是要报答父亲的恩德。

因为是亲戚,所以有了天后宫
洪坑村村口有一间天后宫,其他建天后宫的地方都临近海边,这里地处大山深处,缘何要供奉天后?就问,有村民说,村里很早就出产烟丝,大量的烟丝从海上运出去,可能是为了祈求运输途中平安。
后来,认识了一位楼主林日耕,他另有说法:我们和天后(妈祖)都姓林,天后叫林默娘,是我们祖先,我们不叫她妈祖,叫她姑婆。一年要祭拜两次。因为是祖先,所以请来的。
原来如此。
林日耕是振成楼里最大辈分,比尚勤他们高一辈。日耕有名片,上面赫然写着:振成楼1/4房产搂主,他做的事情其实比他的房产还大,来了重要人物,都是他出面陪同解说,口才、辈分、学识,还有热情,他把我带进接待室,里面挂了不少知名人士来土楼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我一眼就认出来了:香港前特首董建华。
日耕的兄弟们都挺有出息,墙上挂着他们的照片,高学历,大作为,教授、学者,只有他的照片旁边写着:日新小学毕业生。
日耕为人热情,他知道怎样宣传土楼,他将我带到四层,打开一间房子,告诉我一个独特的摄影角度,接着转过身,指着外面讲起土楼的风水:两边有山脉,左青龙,右白虎,相当于座椅的扶手,两边的耳房就像官帽,中间是土楼,正好预示了我们祖先稳坐太师椅的为官姿态。他还告诉我,至今没有圆楼被地震震塌的记录,就是因为圆筒结构均匀传递载荷,加上墙体之中埋有竹片木条等韧性物料,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客家人还自创了在红土壤中加入红糖、蛋清和煮熟的糯米饭作建筑材料建造厚实的土墙,加强了泥土的黏性。


因祸得福,“东倒西歪”楼涌来游客
离开洪坑村,去南靖,据说那里有一处田螺坑,土楼成群。
在曲江分叉口向右,很快就到了塔下村,除了几座同样宏伟的土楼,又发现了一座远德堂,此建筑名不见经传,看了却吃惊不小,特别是祠堂外面竖立的一片石柱,这是古时候,塔下村村民有了大出息,为村争光以后,村上为他们树碑立传的留存,几十根柱子,高约78米,上面雕刻精细,有动物图案,也有记录文字,最有趣的竹子顶端,有的顶上站着石狮子,那是当了武官的象征,有的是石头笔尖,不用说,做了文官。
继续前行,见到了一座奇妙的建筑,下坂村的“东倒西歪楼”,原名裕昌楼。走进楼内,惊奇地发现,楼内三层以上回廊的全部支柱都是倾斜的,最大的倾斜角度达到15度,最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样的状态竟然持续了六百多年。  
想起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这大概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因祸得福旅游点,眼前的楼也不逊色,全凭了这幅风雨飘摇的样子,在上万座土楼中脱颖而出,我想,漫长的岁月里,楼民们一定不止一次地着急过,可能还一起商议,集资修整这类的话题,最后都未能实施,只好随他去吧。倒都倒了,歪也歪了,修他干吗?哪知道,奇迹出现了,游客涌进来,就为了看一眼歪歪倒倒,还能收门票10元。建造土楼的祖先一定想不到吧。据说,正是当年刘姓祖先在建造土楼时,没有好好款待木工,人家心怀不满,从三楼开始做手脚。没多久,裕昌楼三层到五层的梁柱就开始倾斜。
木工当然不会认帐,只推说地基问题。他也不会想到,他的手艺如此高明,能让此建筑斜着挺立600年。

“四菜一汤” 堪称田野艺术杰作
到了田螺坑,先找到一高角度,这里已经被开发成观景台,承包给村民,收门票。
田螺坑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共同体,五座土楼,四圆一方,错落有致组合在一堆,又被诙谐地称作“四菜一汤”。
观景台几乎是唯一可以完整看到四菜一汤的地点,站在上面,俯瞰眼下的土楼群,甚为惊喜,这哪里是普通乡村民居,分明是巨大的田野艺术杰作。
田螺坑这名字何来,有说,是村庄后山的形状像一只田螺而得名;也有的说是祖先黄百三郎在致富过程中得到过田螺姑娘的神助,才有了这一片土楼,故而有了这名字。据黄氏族谱记载,清朝嘉庆年间黄百三郎从永定移居此地,开始养鸭为生,少年勤奋,拼搏多年后,盖起了那座方形的步云楼,也就是四菜一汤中的那碗汤,先汤后菜,巧了,刚好吻合客家地区饮食习惯。这座两百多年前修建的步云楼,意头很大,期望平步青云。
我最先进入这座方楼,大门两边有楹联:步上迎百福,云开集千祥。类似祖堂的空地上,一张方台围满了人,凑近一看,天哪,分明是在赌博:一位掌门人模样的人手里捏一把百元钞票,众人正在往台上投注……如此平步青云倒令人担心。旁边一位观战的游客胆大,举起相机拍照,马上遭严厉喝斥,我赶紧将他拉走,此乃何等地带,你敢照相,不怕被人砸掉相机,打你个灵魂出鞘?他一伸舌头。
步云楼之后,修建了和昌楼,很久以后,又建起了振昌楼。走进1936年建立的瑞云楼,土楼内圈里一排水龙头很显眼,出门后发现,门口有一块牌子,说得正是这件事:20039月,美国华侨江衍煌夫妇来土楼探亲,他太太黄美娘就是这座楼里的人,他们捐了1500美元,帮助楼里安装了自来水,功德无量,万古流芳云云。
最后建起来的一座是椭圆形的文昌楼,也最大,如果是菜,很像是装鱼的椭圆形盘子,它是1966年的产物,马上文革了,居然还有这种防御性建筑问世。
我们在田螺坑只停留了一天,运气却不错,次日清晨,天色蒙蒙亮,出门方便,意外发现云海正在远处慢慢升腾。
急忙窜出来,往山上奔,和我们一起狂奔的还有一位爱好摄影的村民,不仅喜欢,还在土楼里开了一家影友之家,弄一点收入;他一边跑一边说,好几年的运气被你们一天就碰上了……
分類︰默認分類|回復︰1|瀏覽︰1124|全站可見|舉報|轉載
 

下一篇︰ 元宵日夜

上一篇︰ 纯净老挝2

 
刪除

liulisheng︰馬生本月也剛去了永定,可能會用到土樓圖片。

2011-06-13 18:42 -

©2005-2011 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