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43閱讀
  • 1回復

《中國旅遊》與我三十年 [復制鏈接]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只看樓主 倒序閱讀 使用道具 楼主  發表于: 2010-12-10
— 本帖被 liulisheng 從 讀者來信 移動到本區(2012-02-24) —

寄上一份恭禧與祝福,《中國旅遊》邁入三十年華。也獻上一份由衷的感激,因為隨《中國旅遊》三十年的探索與步履,我更瞭解,更接近,也更嚮往祖國。
那是在1980年夏天,在紐約市華埠的一家書局裡,一本陳列在書架上的《中國旅遊》創刊號,吸引了我的視線,封面是眾多遊客在夏日攀登長城的畫面。翻開內頁,主題是介紹北京四季遊,及北戴河、長城、山海關的逐篇報道。因為對祖國陌生與好奇,及生平喜歡蒐集風景圖片的嗜好,所以立即買下,並計劃在未來的歲月裡將長久保存往後的每一期,作為屬於自己的旅遊及地理資料,那年我三十歲,從台灣移民來美的第五年。
三十年後的今年夏天,當我從自家郵箱收到由香港寄來的第360期《中國旅遊》時,拿在手裡,震撼與感觸在心裡,因為我已跨出人生六十,邁向即將退休與老年,與《中國旅遊》共同成長了三十個寒暑,是一段漫長人生歲月,也是我的人生精華,每一年,每一月有《中國旅遊》相隨相伴,增廣了我對神州自然風貌、名勝古及風土人情的認識,而且瞭解更多更深入的中國文化風采、歷史與典故。
每一期《中國旅遊》都是諸多專業記者爬山涉水冒險探訪,實地採集,再經過嚴格編審、排版、付印、發行……像寄到紐約來,是繞了半個地球,約一萬公里之遙,要經過這麼多方面的心血,匯集、努力,才能一本在手,何其珍貴,也因此,這麼多年來,我一直視其為自己生活與財富的一部分。
這些年我最喜愛閱讀《中國旅遊》諸多一系列長篇及完整的旅遊報道,像「文成公主進藏之唐蕃古道」等,將歷史、旅遊、地理多方面的知識相結合,用相同的路線,追隨先人的腳步,去明瞭沿途風景線及當地民俗文化。雖然今日交通工具快速、安全、舒適,勝過當年許多,但在今與昔的時空交錯與對比情況之下,我們會對沿途的自然生態、先民締造的歷史遺,無限崇敬,同時更啟發出對保護沿線自然生態的強烈使命感。
我也深刻瞭解到,在神州大地之上分佈與共存了這麼多少數民族,知道了他們的歷史淵源、一脈相承的獨特文化和禮俗,以及他們世居之地的獨有地理景觀,不得不讚嘆中國地域之浩瀚、寬闊,文化之多元及多采。
近年來中國國內的大事,像長江三峽大壩的建成,青藏鐵路通車,目前的世博國際大活動,《中國旅遊》都給予讀者不同點面的報道,同時也給予我們另一個角度的新知。
另外像受地震及受天然災害地區,受人為污染的地域,《中國旅遊》都從不同層面,深入寫實報道,讓讀者有深刻的臨場感受。令人記憶深刻的還有新疆採棉女如何辛勞地在棉田裡工作;三江源的美麗與憂傷;看不見的京劇等等。太多太多值得一讀再讀的篇章,因為這些都深植我心,成長我智,都是永久的記憶。
《中國旅遊》每期所選刊的照片都極具專業與審美水準,常抓住稍縱即逝的剎那,留下太多太多的美景,有些更穿插了中國人的文化思維與風雅情懷去加強主題,常讓人覺得,「影中有詩,詩中有影」,特別是陳復禮先生的大作,永遠讓人愛不釋手。還記得,《中國旅遊》曾有數期有橫跨三頁的巨幅畫頁,給讀者更完整,更絕佳的視覺效果。我還十分懷念《中國旅遊》在創業之初,一些標題是隸書或行書的手寫字體去編排,效果非果醒目,除了有畫龍點睛之妙外,更有濃濃中國風情。
盼望在不久的將來,退休之後,懷對五千年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崇敬與景仰的心境,對故國錦繡山河無限嚮往與憧憬的熱忱,以及三十多年以來從《中國旅遊》學習到的深遠流長的史地知識與旅遊資訊,與家人來到神州大地,遊覽與尋根。
美國紐約讀者.郝俠逵敬啟
只看該作者 沙发  發表于: 2010-12-10
這位美國讀者的評價,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劉莉生
快速回復
限100 字節
如果您提交過一次失敗了,可以用”恢復數據”來恢復帖子內容
 
上一個 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