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9閱讀
  • 0回復

[華東]日本华侨、华人的妈祖信仰 [復制鏈接]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只看樓主 倒序閱讀 使用道具 楼主  發表于: 2011-12-10
— 本帖被 weimengpei 從 華東︰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山東 移動到本區(2012-02-24) —
  妈祖被作为航海的保护神,是从宋代开始传播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民间宗教信仰之一。伴随着船主、海商赴海外经商贸易及华人出国。妈祖信仰在东南亚诸国和日本的华侨、华人社区中十分有影响与流行。历史上,妈祖信仰在侨居国曾对华侨、华人社区,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凝聚力作用。

  凡到过日本长崎、冲绳、横滨、九州、神户的人们,无不为异国华侨们所建的中国建筑艺术风格的妈祖庙宇而感到惊叹,这个惊叹不但是那庙宇金碧辉煌,而且具有深层次的浓厚历史文化品味。

  人们不禁要问,我国民间的妈祖信仰,是如何由华侨传入日本,成为异国他邦的神明?这个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渊源。在我国,自南宋起,民间就开始把妈祖奉祀于海舶之中,作为护航的神祗,而传入古琉球国(古琉球国则开始于明代初期,近代以前它未属于日本)的时间,据现有文献记载,应该是14世纪洪武年间开始。古琉球国是妈祖传入东方日本国的第一站跳板。后伴随着华侨、华人的不断东渡,传播入日本的长崎而陆续进入日本诸列岛。在日本的华侨社区或住宅群落中,至今保留着供奉妈祖为“保护神”的信仰与习俗,其香火十分热烈与悠久。根据近三十年日本学者界的调查及著作中得知,妈祖进入日本本土的信仰最初由航舶(或称唐船)带入,其传播线路大致为先在九州地方的五岛、平户、长崎乃南部萨南片蒲“落户”,后随海岸线向东北方向发展,传到日本东部的水户、茨城的矾原一带,后则到达最北端的青森县。据史载,仅明清时期,日本列岛的华侨所建妈祖庙宇就多达一百多座。这些妈祖祖堂、妈祖庙或与佛寺、关帝合祀的庙宇。

  有人说,日本华侨社区的妈祖信仰,不仅时间比东南亚地区早,而且妈祖信仰在华侨中的影响也比东南亚地区较大。人们若从日本华侨、华人妈祖信仰的主要特征以及妈祖神性的深化过程中去考察,不难发现。在日本,妈祖信仰先是与佛教寺院混合在一起,转化为佛性、妈祖、关帝在一起。而且日本华侨、华人对妈祖信仰渐趋于本土化,将妈祖神明赋予谷神上,共同祭祀等等。

  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与中国交往的历史十分悠久。据文献资料证明,开始于明初期间,古琉球国今属日本的冲绳县。明初,古琉球国与中国明朝友好往来十分频繁。洪武五年(1372)与日本南部的琉球国(当时未并入日本)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据《大明一统大志》中明陈侃云:“我太祖遣使,琉球首效归附。故特赐以闽人之善操舟者三十六姓焉。使之方便往来,朝贡亦作指南车焉耳。”明谢志的使录中也说:“洪武二次各遣十八姓,多闽之河口人,合之凡三十六姓。”又严从简撰《殊域周咨录》卷四中洪武三十一年条说:“上赐闽人之善操舟者三十六户。”“姓”与“户”尚有分别,但更无详细记载,究竟人数多少也未知。后明景泰年间的有关资料记载,在当时明朱元璋时代,琉球国海上贸易兴盛,居在琉球国的华侨、华人共有百余人。这是首批妈祖信仰者华侨、华人。这是事实。

  这些“三十六姓”或“三十六户”,他们绝大多数是福建的泉州、漳州、福州等地的渔户、水手、建筑者、造船木工者,这些移民将原有造船、操舟、农业、建筑业等等生产技术带去,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生活习俗、民间信仰等传播于古琉球国。据记载,其中也有教授中国的《四书》、《五经》等人。这些人去古琉球国出发的地点是福建泉州,因初去的三十六姓(或户)一部分人是漳泉之人。但制造海船的船坞,又是福州、长乐、福清一带的人。因贡事需要通事(翻译,官话)的传达,所以又有一部分的宁波或北方人。

  许多的闽人又去琉球,又是专司贡务和商贸的海上船务,在所在地创建天妃宫是理所当然的。据史载,明永乐年间对封舟的贡船上供奉天妃是十分尊严的。“封舟尾部建三层楼房,上供奉天妃,尊主上也,中供天妃,配以香公,朝夕祈祝天妃顺民心也。”

  先在琉球国建三处由福建分灵出去的天妃宫。1、下天妃宫。明代,中国在琉球的使馆于琉球首邑那霸,叫“那霸天使馆”。下天妃宫位于使馆东,明永乐二十二年(1405),由琉球国王尚巴创建。2、上天妃宫。位于元米村。据明册封使夏子阳《使琉球录》载:“此为嘉靖中册使部给事汝霖所建,……正中为天妃神堂,左一楹祀关帝爷,左为久米村幼童诵读的地方。”这里透露出妈祖与关帝爷合祀,其中左为当地儿童课读的地方,这是十分重要的资料。据载,日本江户时期,改宗门仪就在下天妃宫举行,日本明治时期,寺庙是琉球人在巡礼时必经的地方。3、姑米岛王后宫。在姑米岛真谢巷。清乾隆二十年(1756)琉球尚穆王遵照乾隆册封使全魁和周煌的意见创建。据《喜久村家谱》记载:乾隆二十一年丙十六月,册封宝船,因风不顺,在真谢港泊经风之时,骤风大急,船冲礁而破,册使者离船登岸,并无损命。周煌《琉球国志略》认为:这次脱险,全仗赖妈祖庇佑。故此盖起天妃宫纪念妈祖保佑清朝使臣安全。

  萨摩地区位于日本列岛南端,是通往大陆的南路。自文武朝与中国往来,有着特殊关系的路线。之后又作为舶经五岛的航线。1、萨南片蒲的林家妈祖宫。片蒲这个港口,是日本九州岛南部的鹿儿岛。明治三十一年(1898)发行《萨隅地理考》记载:“野间岳之东麓朝港口北,有二岛,一名楯羽岛,一名竹岛,深度108尺之多,港内可泊巨轮数百艘,实为县内一个良港,东岸频海,西岸有居民数百家户,其名叫片蒲”。这里“野间”日本文即“妈祖”之义。对于片蒲林家妈祖宫,位于野间岳,是明朝中国人林北将军为避明末清初战乱,离乡背井,扶老携幼,飘洋过海来到日本定居。天长年久,便成为第二故乡而入日本国籍。林北山将军入日本时带着妈祖神木像,以及陪神千里眼、顺风耳等,大小七尊。林家在日本定居后,进行海上贸易,收入富裕。为此创建妈祖庙宇于山上,海边上妈祖庙宇也可以作为航海者的航标的作用。林氏家庭藩衍于萨南片蒲,所奉妈祖神像始终保持“林家娘娘”的称号。至于“娘娘”之称呼,可能是莆田湄洲湾一带的林家后裔。2、萨南娘妈山。作为萨摩地方唐人信仰遗迹,影响最大的是位于笠砂御崎的野间岳的妈祖祠。有文献记载:妈祖在萨州缘起的《故事因缘集》,记述天妃的尸体漂来日本而祭祀传说的娘妈山。而建立妈祖庙为纪念妈祖显灵庇佑天下航海者。3、坊津。位于萨摩西海岸,是万历以后唐船出入最频繁的港口,也是唐人集体聚居地方之一。这里海滨建有守护神妈祖祠,现在已成遗址。学术界认定,这里昔日的妈祖祠,是唐人祭祀妈祖的地方。

  17世纪初,随着中日之间海上走私贸易的兴盛,加之明末政局动乱,许多海商、船主及部分明末大夫文化人流寓日本长崎。但日本历来认为西方天主教是邪教,禁止天主教在日本的信仰和传播。面对日本这种态势,华侨、华人为了在日本长崎的生丰和发展,建造了妈祖宫,但采取灵活措施,将妈祖神像与佛祖合祀供奉,来祈求妈祖保护海上往来航海者的平安。故在日本长崎建立三唐寺,即在分紫山创建福济寺,在东明山创建兴福寺,在圣寿山创建崇福寺。1、福济寺。俗称泉州寺,又称漳州寺。据《长崎图志》记载:“福济寺在宝盘山岑,泊村主宅。”该寺是福建邦会馆,又是祭祀漳泉人祈求保护海上航行平安的妈祖祠堂改建的佛寺。有载:“明之旅客,凭孤帆以迈万里之波,驾叶舟以凌天涯之云,惟祈海晏河清,波涛不惊,涛告神庥,仰荅恩光。此卜筑之倡所由来也。”(《长崎名胜图绘》中《大明寺记》)该寺也是把天妃与佛寺合祀并用。该寺不但是闽南商舶信仰妈祖聚会之所,又聘泉州开元寺高僧林廉琬为主持,他与妈祖同宗同故乡,所以福济寺是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庙寺。2、兴福寺。俗称南京寺。原属长崎村伊良林乡,现位于寺町。该寺是元和初年欧阳氏别庄内的三江邦会馆的妈祖堂发展起来的。先是主祀妈祖。元和六年,由唐僧真圆照管,是一所独立的祠堂。宽永时后,随着时代的推移,形势不得不使祠堂逐渐佛教化。主神妈祖反而成为次要神。据《长崎名胜图绘》记载:“中央安置天妃并千里眼、顺风耳二鬼,左坛奉关公、周仓、关平,右坛祀三官大帝。”从中可以看出妈祖可与关帝爷、三官大帝合祀并祭。3、崇福寺。俗称福州寺。原在长崎村高野平乡,现在笼町。它原是由妈祖堂发展而成的。据《长崎图志》载:“其妈祖如崇福寺,左九鲤湖八(衍)仙,右大道公。又有关圣祠。”这也是妈祖与关帝合祠,其中有对联提到莆田湄洲,见“湄屿灵昭千古迹,寿山崇视万年春。”崇福寺开法的第一条:“三宝伽蓝,妈祖番灯及旦展年节,供养如常。”这是将妈祖作为祭祀之首要任务之一。4、圣福者。除以上“三唐寺”外,该寺由定居长崎的漳州石码人等所建,寺中的观音堂内祀关帝、妈祖和观音,它与“唐三寺”合称“唐四寺”。“唐四寺”不仅是日本长崎早期四个乡邦华侨,各自民间信仰的中心,也是各乡邦华侨的聚会集宴、办理丧葬、救国济难、调解纠纷的场所,实际上是各自地缘、亲缘、血缘同乡会的刍型。

  1873年横滨中华会馆内设有关帝庙,主祀关帝,另祀妈祖天后和门宫神。1888年,神户华侨捐资兴建关帝庙,正中祀关帝,左旁祀妈祖,右旁祀观音。1893年在神户的中华会馆,增筑了崇祀妈祖的天后宫。此时富商供奉妈祖,已不再作为航海保护神,且转化为商业保护神,祈求妈祖保佑商业兴隆、财源茂盛。2、水户天德寺。也是华侨东渡日本而创建。后来毁于火灾。从现有的妈祖神龛柜推测,当年妈祖与关帝同祀。水户地方的妈祖信仰仍活跃在人们心中,甚至被视为日本神道而奉祀在神社里。3、矶滨天妃祠。矶滨距水户极近,是东北赴江户东绕的海运船改为陆运和内河水运的转折点。又是捕鱼者、水手们祈愿和酬谢神仙的地方。这里天妃祠,每年是定农历四月十三日(不是三月廿三日)村民祖祭“天妃”。这有待于考证。4、矶原天妃宫。是位于茨城县北部。位于大北川流入太平洋河口北侧的水山上。这里是船舶的出入口,也是航行的最为理想标志。这里妈祖庙有一个特点:原妈祖庙由当地藩主建立,信仰集中在一起,妈祖逐渐由中国式守护航行的神,当作日本性质的船魂或水魂进行祀祭,并把祭日与日本民间的讲经会等结合起来。5、下北大闽浦天妃祠。位于北半岛大间村。其天妃祠是元禄九年由来自萨摩的伊藤王左卫门建立的,伊藤是个船员,长期漂流于海里,崇拜妈祖救苦救难的事迹,发迹后创建天妃祠。当时大间浦神祠还有镇守稻谷神和辩天神,但天妃祠建立后,妈祖信仰就占据着中心地位。(黄知岸)
原文摘自:www.ptjjjc.com
莆田www.ptjjjc.com
快速回復
限100 字節
如果您在寫長編帖子又不馬上發表,建議存為草稿
 
上一個 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