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1閱讀
  • 5回復

[遊記]地坛上飘来一片云 [復制鏈接]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只看樓主 倒序閱讀 使用道具 楼主  發表于: 2015-08-31
当代著名的文学家史铁生有一文《我与地坛》,每每读起总也止不住泪水,一个年轻的从健康走向瘫痪的生命,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他在这里挣扎复挣扎,但最终他,在母亲小心翼翼窥探的目光中,走出了一种健康的人生,走出了自己。到北京,我舍弃了那些著名的景点,来到地坛公园,想在京城明媚的阳光中,在那安静的树荫下,找到属于史铁生母亲那担忧的目光,也找到史铁生还没有走远的思想和情感。
8点之后的地坛公园,已经被老年人占领,各色的广场舞已经闪亮登场,生命在60岁大妈大爹身上更加灿烂,他们没有了年轻人挤地铁的焦虑,在这里从容自在,曼舞出自己的火热和激情。也有不少的老人,坐在轮椅上,身边少不了亲友的陪伴,即便这样,笑意依然写在他们的脸上。
沿着林荫小路,我走到地坛的后门,穿过并不高大的牌坊,来到了方方正正的地坛上。
这一天,北京的天很蓝,白云丝丝缕缕,如同飘逸长纱点缀着,于是地坛的纯净就彰显出来。

这一刻,方泽坛上,只我一个人,忽然就感觉,这片天地真的就是我的了,肃穆宁静高远幽深……等等形容词,我都想献给它。
这块土地,小而有灵气,在这里你可以想象很远:
中心坛台分上下两层,周有泽渠、外有坛壝两重,四面各有棂星门。下层坛台南半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山形纹石雕座,其上共设山形纹石神座十五尊,供祭祀时奉安五岳、五镇、五陵山之神位;北半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水形纹石雕座,其上共设山形纹石神座八座,供祭祀奉安四海、四渎之神位
黄河长江,三山五岳,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土地上所有的一切,在这里凝聚,只要你有能力想象,在这里你就可以感怀给予自己生命的一切。
地坛建筑历史是明清两朝代,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 皇地祇神之场所,因坛台周有方形泽渠,称方泽坛。
资料祭祀每进行一项仪程,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从迎神至送神要下跪70多次、叩头200多下,历时两小时之久。如此大的活动量对帝王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清代康熙皇帝在位61年,前40年中亲诣地坛致祭26次,而后21年则全部由亲王、皇子代祭
于是我钦佩,康熙一次又一次在这里跪下他高贵的帝王膝盖,同样,这位帝王的雄心伟略,在他跪下的这一刻是否开始升腾不得而知:他8岁登基,14岁亲政,智擒鳌拜,平定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剿灭葛尔丹,整顿漕运,重文兴教,围绕这块土地所有的作为,实属可敬。
祭地活动源于远古。据文字记载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史料载: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招地于泽中方丘)。起初,是由于文化知识水平所限,人们尚不能认识与驾驭自然及社会力量,对自然界的众多事物现象(诸如生老病死、穷富苦乐、风云雨电、水火灾害等)解释不了,把万物归宿于天地神鬼的造化安排,若遇不解之事就求救天地神鬼给以保佑和恩赐,幻化皇天地抵掌管天、地之一切,是至高无尚的
但我不想把古人的这些作为归咎其迷信一说,只是认为,我们也不必古人高明多少,倘若我们没有了对自然的这份敬畏之心,一味任自己妄为,那么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也将在我们手中毁灭。
我们的长江,我们的黄河,我们的三山五岳,是否还是旧日模样?
土地是我们生存的本源,土地承载了我们的一切,这一瞬间,我才觉出,“土地是母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比喻句子,史铁生在地坛找到了生命的价值,找到了自己,更找到了母亲的殷殷目光,一叶草,一棵树,千年万古都绵延出悠悠的情感力量。
那天,从后门进入方泽坛,从前门走出,至始至终只我一个游客。
一片云依旧在地坛上空,依依不舍。
慈兰濡心,感怀厚土
只看該作者 沙发  發表于: 2015-08-31
亲们,最近的版式让我很茫然啊,秋天到了,快乐啊
慈兰濡心,感怀厚土
只看該作者 板凳  發表于: 2015-09-01
黃老師,論壇的版面撤了,直接進入討論區了。很高興又看到您的文章呀。
只看該作者 地板  發表于: 2015-09-02
回 even 的帖子
even:黃老師,論壇的版面撤了,直接進入討論區了。很高興又看到您的文章呀。[表情]  (2015-09-01 15:03) 

高兴见到您,忍不住,就跑出来写一两句,多批评指正啊
慈兰濡心,感怀厚土
只看該作者 4楼 發表于: 2015-09-25
寫得不錯,贊一個
只看該作者 5楼 發表于: 2015-10-11
回 ngs2280 的帖子
ngs2280:寫得不錯,贊一個 (2015-09-25 16:59) 

谢谢亲,多指正啊
慈兰濡心,感怀厚土
快速回復
限100 字節
批量上傳需要先選擇文件,再選擇上傳
 
上一個 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