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532 > 南疆風情錄 ――情迷喀什

[主題故事]第532期 南疆風情錄 ――情迷喀什

文:宋士敬、沈橋、巴赫提亞·巴吾東    圖:宋士敬、郝沛、沈橋、鄒斌、高建軍、朱明俊、葉金     分享:

簡介:新疆有「兩喀」,北有賞風景的喀納斯,南有看人文的喀什。擁有千年歷史的喀什古城,迷宮似的巷道均有說不完的故事。遊走在叮噹作響的作坊,到百年老茶館點上一壺維吾爾藥茶,在網紅點空中花園、彩虹巷、布袋巷前拍照留念,突然,一位穿艾特萊斯綢的維吾爾族小女孩從小巷裡走出來:「阿達西(朋友的意思)!」喀什古老純樸的風情依然未變……

古城一共有多少城門
喀什有東南西北4個門,東門算是今日的正門,古城開城和閉城儀式在此舉行;沙門即南門;要去西門打車可說到諾爾貝希路;古城北門在亞瓦格路。

喀什東、西城有甚麼分別
古城分東、西兩區,以解放北路分隔。東城面積較大,多為商店,可購買特色紀念品;西城面積小,但有不少打卡點,如百年老茶館、彩虹巷、布袋巷、塔哈巷遊拍街、一米愛情巷等。

喀什古城牆歷史
東門古城牆建於唐代,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經過多次修繕和擴建,這裡現在成為古城開城儀式舉行的地方。另外亦有古城牆(沙門)。

古城如何不迷路
景區核心面積1.57平方公里的古城有大約13條主街和99條巷弄,記得留意地上的地磚和口訣:四角磚,死胡同,六角磚,路路通。呈六邊形的地磚代表是主路,可以通往古城主幹道;橫排的地磚代表死胡同,無路可走。另有一款向右傾的長方形地磚則通往民居。

古城中心點在哪兒
艾提尕爾清真寺是古城中心點,古城街道由此向外輻射。作為新疆最大的清真寺,始建於1442年,歷經重修擴建。這所清真寺既是宗教活動的中心,亦是古爾邦節和肉孜節的活動場所。

古城風水寶地九龍泉
喀什九龍泉位於古城東北部,維吾爾語「布拉克貝希」,即泉邊的意思,因有9股泉眼被漢人稱為九龍泉。早在2,000多年前,由於這裡有水源泉眼,草木茂盛,百姓逐漸遷來,成為喀什噶爾的祖籍先民,這風水寶地也成為疏勒古國的發祥地。

認識喀什關鍵字
程惠敏/文

喀什是維吾爾族聚居區,其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從地名和文化都有濃濃的維吾爾族風情,齊來認識一下,好作出發前的準備。

1 蔥嶺意指帕米爾高原
常說喀什位於東西文明十字路口,翻開地圖,喀什北邊是天山、南面是崑崙山、東邊是塔克拉瑪干沙漠,西面是帕米爾高原。帕米爾即高山中的河谷,在史書中稱為「蔥嶺」,《水經注》說「其山高大,上生蔥」,意指帕米爾高原上生長着野蔥。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記》記載:「國境東北,逾山越谷,經危履險,行七百餘里,至波謎羅川。東西千餘里,南北百餘里,狹隘之處不逾十里。據兩雪山間,故寒風淒勁,春夏飛雪,晝夜飄風。地鹼鹵,多礫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絕無人止。」的確,帕米爾高原生存環境惡劣,海拔跨度4,000-7,700米,長年缺氧,人跡罕至,戈壁上寸草不生,是西遊之路最艱險、最複雜的一段。

2 古稱疏勒
疏勒國為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疏勒國首都設於喀什地區。 關於疏勒的名稱,《大唐西域記》卷十二云︰舊謂疏勒者,乃稱其城號也。正音宜雲室利訖栗多底,疏勒之言猶為訛也。該國佔地利之便,與佛教接觸甚早。

3 喀什噶爾是玉石集中地
喀什維吾爾語意指玉石,噶爾是集中的意思,「喀什噶爾」即玉石集中之地。其實喀什並不產玉,玉石主要來自和田地區,但因喀什位處交通便利和生存條件良好的地方,成了玉石貿易的集散地。喀什位處帕米爾山脈的腳下,發源於崑崙山的葉爾羌河流經喀什,因而形成了依山傍水的肥沃黃土綠洲。這裡適合種植玉米、大米、小麥、棉花,亦有甜瓜、葡萄、杏、桃子和櫻桃等豐富的水果。一直以來,想要保障絲綢之路的暢通,必先保證喀什的安寧。東西往來的人們視喀什為休整之地,直到今天這裡仍是重要的交易中心。

4 三個麻扎一個巴扎
來到喀什總聽到一句:三個麻扎一個巴扎,指玉素甫‧哈斯‧哈吉甫麻扎、馬赫穆德‧喀什噶爾麻扎、阿帕霍加麻扎;一個巴扎就是東門巴扎。巴扎一詞源自波斯語Bazaar,意指集市、農貿市場。最早出現「巴扎」一詞的維吾爾文獻,可能是公元15世紀左右、維漢文合璧的《高昌雜字》,巴扎譯音作「把撒兒」。但在新疆,巴扎意思比集市更廣。維吾爾族諺語說「巴扎是父親,巴扎是母親」,可見其重要性。喀什無論城區或是鄉下均有大大小小的巴扎。一到巴扎日(多在週五或週日),方圓幾十里的人紛紛前來趕巴扎。在維吾爾族還有這樣一句說話:逛巴扎就是逛世界。逛巴扎不僅可以買東西,在資訊不太發達的年代,巴扎是商品交換、會親朋好友和交流資訊的重要場所。 至於麻扎即陵墓,供奉聖人、英雄和學者,除了墳墓,還有聖樹、泉水等地方。

5 阿達西‧阿克西‧霍西
入鄉自要隨俗,來到喀什總要學上幾句維吾爾語,記住三個西一定沒出錯。新認識的朋友可以說「阿達西」;表示好可以說「阿克西」;要道別說再見便說:「霍西」。下次到古城無論遇上漂亮的古麗(女孩)還是巴郎(男孩),以上總有一句合用。

喀什那些人

處於東西文明的十字路口的喀什,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古有開拓西域的張騫、班超和取西經的玄奘;西方則有來自意大利馬可‧勃羅以至英國領事馬嘎特尼夫婦、探險家斯坦因、瑞典斯文‧赫定等人的足跡,他們的足跡為喀什留下了不少傳奇故事,流傳至今。

班超與盤槖城
位於喀什東南吐曼河岸邊的盤槖(粵音托)城也被稱為班超城,是東漢著名將領班超駐守的城堡遺址。班超投筆從戎,曾在此駐守17年,並以盤橐城為根據地,抗擊匈奴,開拓和恢復漢代對西域的統治。絲綢之路重新打通,班超被封為定遠侯,後人稱其為「班定遠」,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和守護神。

張騫與疏勒國
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疏勒國」位於今日喀什地區。漢朝,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有「疏勒國,王治疏勒城」的文字記錄。那時喀什名叫疏勒,意思是水草豐美的地方,並已形成交易市場。張騫出使西域打通絲綢之路,喀什亦憑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

玄奘與莫爾寺
公元7世紀玄奘到疏勒國時,「伽藍數百所,僧徒萬餘人,習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疏勒國規模遠超新疆其他地區。根據《法顯傳》、《大唐西域記》等記載,魏晉南北朝至唐代,西域佛教流行,寺塔林立。這些佛教寺院大多已消失,保存下來的也只剩殘垣斷壁。莫爾寺遺址是目前新疆發現最早的佛教遺址之一,始建於公元3世紀,到10世紀後逐漸廢棄,也是目前發現位於中國最西部、保存最好的泥土建築佛塔,實證了佛教曾在古代新疆地區傳播和盛行。

凱瑟琳‧馬嘎特尼與秦尼巴克
清末,喀什北門外的英國領事館住着英國駐喀什噶爾領事館總領事喬治‧馬嘎特尼和夫人凱瑟琳‧馬嘎特尼。她自1898年跟隨丈夫來到喀什,並在這裡生活了17年,回國以後她還出版了回憶錄,記錄了百年前的喀什生活百態。馬嘎特尼夫婦把當時生活的地方命名為「秦尼巴克」,將英語Chinese和維吾爾語Bagh(花園之意)合為一體,意思為中國花園。西方探險家斯文‧赫定、斯坦因、勒柯克都曾在秦尼巴克受到這對夫婦的款待,如今這領事館已變成賓館餐廳。

香妃與香妃墓
在喀什浩罕村,有一座典型的伊斯蘭式古陵墓建築群──香妃墓。香妃墓是家族陵園,建築精緻華美,據說墓主人就是清乾隆帝的愛妃香妃。傳說她不經常沐浴,身體卻散發出一種奇香。 香妃是否遍體生香已無從考證,但乾隆40多個后妃中的確有一位維吾爾族妃子容妃‧霍卓氏。由於其家人立下戰功,香妃隨家人進京並被乾隆冊封,最後升為容妃。 香妃與乾隆的故事深入民心,在眾多文學作品或影視劇中均見蹤影,其中金庸《書劍恩仇錄》中的香香公主,便以香妃為原型創作。

馬可‧勃羅與喀什噶爾
元朝初期,17歲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勃羅,跟隨父親和叔父從家鄉意大利威尼斯出發,沿絲綢之路,一路翻越帕米爾高原後來到喀什。在《馬可·勃羅行記》中,喀什被稱為「喀什噶爾」。宋末元初,喀什噶爾的名字替代了原來的疏勒。《馬可·波羅行記》中寫道:「他們有美麗的花園、果園、葡萄園。……國中的商人遍佈世界各地。」

回望喀什噶爾
宋士敬/文

編者按:今日的喀什旅遊配套完善,各式商店林立,到處是打卡熱點,遊客穿上民族服飾遊逛古城。然而,50至80年代的喀什噶爾古城又是怎樣的光景?自1958年始在《新疆日報》擔任攝影記者的宋士敬,記錄了半個世紀前喀什市容珍貴的畫面:人們在艾提尕爾清真寺頂慶祝節日的場景;廣場前毛驢車與公交車共存;居民在廣場前打水;巴扎日形形式式的人流⋯⋯這些攝影作品見證了這座舊城的面貌,也記錄了喀什噶爾滄海桑田的變化。

1958年第一次探遊喀什噶爾,映入眼簾的是這座絲路重鎮剛剛出現些嶄新面貌,而更多的是待破待立的無序、雜亂的古城。雖然,在主要街道解放南路、解放北路有幾座三層樓房,在沙粒塵土飛揚路旁兩側,更多的是低矮陳舊的雜貨舖和人流。

喀什古城路兩邊的樹葉上落滿灰色的塵土,空氣中瀰漫着沙塵,城市上空的太陽是一個灰白圓點。這座絲路重鎮歷史上有過興旺和繁榮,但歷史斑斑痕迹也留下了深深的時代印記。逢巴扎日進城,大街小巷擠滿了人流,趕巴扎的毛驢單騎,還有騎馬的、趕馬車的都在奪路而行。場面蔚為壯觀。有時乘汽車誤入其中,極度難行,向前,向後,向左,向右都不行,導致司機不得不用手拍打車門,大聲吆喝,「跑西,跑西!」意為請讓開,請讓開!花費很長時間,才走出人群。當時探遊喀什真要說「愛你不容易」!

古城的文化生活還是多姿多彩的,當地節日聚會、婚禮均有麥西來甫歌舞聚會,在場男女載歌載舞,熱鬧非凡。古城不斷增建新建築,同時對老街道進行改造,拓寬街道和馬路,較早的是在艾提尕爾廣場邊修建柏油路,目睹施工時工人將推土機開進古老的廣場路上,引來行人駐足觀看,也吸引騎在毛驢上的老人看熱鬧。

街道馬路在變新,生活環境在改善,映入眼簾的沙棗樹葉滿眼翠綠,已不見過去的灰白沙塵,路邊花園裡群芳鬥艷的花朵,和那些獨具維吾爾族特色的建築使人賞心悅目,喀什古城一天天變好,讓人喜愛。在此後來的數十年間,我無數次來到這裡探遊。少則留十天半月,多時達半年之久,歲月的歷練也使自己從青年小伙變成白髮蒼蒼的老人。我有幸見證了這座重鎮的發展足跡,也有幸記錄了喀什的發展和變遷。

從疏勒到喀什噶爾
巴赫提亞·巴吾東/文

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疏勒國始建於西漢,即今日的喀什,由於位處西域西端,東西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時至今日,因着「五口通巴國,一路連歐亞」的特殊地理位置,依然是商旅不絕的千年門戶,不少旅客把它視為旅遊目的地。

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來了新疆沒去喀什會認為等於白來。新疆除了雪山湖泊、高山草原、沙漠戈壁,還有太多古代絲綢之路上閃閃發光的城市,記憶着中國古代文明傳播的歷史,商旅從東到西揹着絲綢和瓷器穿梭在中亞、歐洲,讓人驚訝不已,也難怪這兒就是神秘且古老的喀什噶爾,她讓我們彷彿在一幅延綿千年的畫卷中徐徐前行。這片土地,承載着歷史的厚重,地理環境的獨特,以及中華文明璀璨的光芒。

河流與雪山包圍的綠洲

喀什噶爾被河流與雪山溫柔地包圍,奔騰的葉爾羌河、提孜那甫河、克孜勒河等宛如大地的血脈,滋養着這片古老的綠洲;而遠處喀喇崑崙上座座「世界之巔」像極了蒼老的智者,頭頂上包裹着皚皚的白雪,撫弄着鬚髯般飄逸的巨幅冰川,顯得那樣威嚴,俯瞰着世界的變遷,又像是神聖的守護者,終年屹立在天際,見證着歲月的變遷。喀什古城,就在這山水之間,靜靜地向現代傳述着歷史的巨變,訴說着在她懷抱中成長起來的古城故事。

回城與漢城之分

喀什古城,在歷史的脈絡中不斷變遷,或許從一個小小的歇腳處,逐漸擴展、繁榮,成為城廓,人們在這裡繁衍生息。那些艱難地留存下來的殘牆斷瓦,如古疏勒國的殘垣、傷痕纍纍卻堅毅的徠寧城的舊牆、流傳着很多故事的九泉眼,都像是歷史的碎片,人頭攢動的艾提尕爾廣場,高聳入雲的喀什崑崙塔都在詮釋着這座歷史名城昔日和今天的輝煌。

從步入古城的那一刻起,似乎聽到了古代商隊的駝鈴聲在蕩漾,讓你恍如置身於那個久遠的絲路商旅的年代。這裡曾有回城與漢城之分,古城中蛛網的巷道,狹窄的庭廊,似乎讓人摸不到出路,被歲月打磨得光滑溫潤的石磚承載着古今中外的足跡,交接着過去和現在,每一道小徑、每一戶人家,都似乎用故事來招攬來客,準備講述那些古老且鮮為人知的故事。漫步這座古城,你我彷彿與古人並肩同行,撩撥着迷人的故事,感受着時代的喜怒哀樂。

改造古城始於2009年

2009年,古城迎來了一場重大的改造。曾經自然淳樸、卻較為雜亂的生活,經過無數專家的考察和研究,古城的改造並沒有失去往日的繁榮。改造後的古城更加熱鬧,大量打卡景點,吸引了中外行客在這裡駐足留影。

走在古城街頭的瞬間

如今,古城的街區依然並不寬敞,兩邊店舖林立,商品琳瑯滿目。新疆和中亞一帶獨有的臨街作坊裡,非遺傳承人精心雕琢着每一件作品;美食攤位上,香氣四溢的美食讓人垂涎欲滴。參加古城旅拍的少女俊郎或隨意,或者刻意穿上那些古老的服飾,在滿是古物牆邊,在掛滿花盆的巷子裡前留下幸福的瞬間。

鐵匠舖依然有古老的鐵匠在打製鐵器,製作人們喜愛的器具,依然有鄰居傳話過來要一個炒勺;藥茶老闆依然有模有樣把脈,告訴你這幾天喀什的涼粉吃太多,該吃點買買提舖店裡的烤肉或者八代傳人家的鴿子湯增加點熱火;老婦勸說着媳婦早晨掃院子別太急,揚起的灰塵會讓遊客厭惡,剛結婚的新郎正勸說媳婦換上新造好的紅色艾特萊斯參加哥們的婚宴。另一邊廂,鴿子蛋已經烤熟,客人一個勁兒在催促,客商正在和和田的玉商講價錢,體會着在袖子裡用手指交流價錢的歡樂。

在有九十九根門廊柱子的柱子巷,你能看到很古舊卻不失色彩和頗有年代氣息的門廊柱。滿街的熱巴(維吾爾語姑娘的意思)會招呼你參觀古麗的家,一群穿着古樸且不失光鮮的娜扎會在給你敬過茶後,在你身邊跳起胡旋舞,讓你感受維吾爾舞蹈和喀什賽乃姆的美妙,激昂的鼓點和優美輕快的節奏會激發你起身舞蹈。

要是你覺得餓了,買兩個爺爺的爺爺的爸爸的饢店出售的大饢,有玫瑰花醬饢,辣椒醬饢,核桃乾果饢等口味,另有原味冰淇淋,等待着讓進你的水晶杯中。

古城都是歷史流淌過的地方,聽的都是故事,走的路還是那麼老舊,那些人,那些房子離我們很近,我們甚至就在裡面。這裡與現代相融,高聳的電視塔和摩天輪依然會讓你回到現代,讓你從歷史中甦醒,從古麗們的眼眸中出來。

夜幕降臨,燈光照亮了古老的街道。古城城牆上一間間時尚的咖啡屋,坐滿了竊竊私語的情侶,風格迥異酒吧裡傳出的現代音樂與遠處老者記憶中的歌聲相互呼應,構成了一種獨特的和諧。

喀什噶爾的魅力不止是在絲路輝煌的年代,它既是歷史的瑰寶,文明交匯的熔爐,現在還是人們從過去感受未來的起點。

當我離開古城時,我頻頻回首。我知道,我帶走的不僅僅是美好的回憶,我期待着再次到來,見證它更加美好的未來。

慢遊古城

新疆詩人周濤曾經說過:「你可以一眼望穿烏魯木齊的五臟六腑,但你卻無法看透喀什噶爾那雙迷人的眼睛。」或許只有從逛巴扎開始,然後到老茶館點上一壺維吾爾藥茶,最後到汗巴扎邊掰着饢吃,邊烤羊肉串,才能真正掀開這座千年古城的迷人面紗。

巴扎,滿眼都是巴扎
沈橋/文

沿吾斯塘博依路、恰薩路、諾爾貝希路、喀日克伐爾瓦孜路走進喀什老城,彷彿時光在這裡靜止。在喀什老城裡,很難找到一條沒有巴扎(集市)的街。老城毫不誇張地說是由密集的巴扎組成,土陶巴扎、帽子巴扎、布料巴扎、樂器巴扎、坎土曼巴扎、鐵匠巴扎、玉米巴扎、棉花巴扎、牲畜巴扎……而在這些巴扎後面的一間間泥巴土屋作坊裡,便是喀什手藝人的天下,這些不顯山不露水,簡陋又狹小的土房子幾乎佔據了老城手藝人的半壁江山,他們各顯身手,靠絕活拉家帶口,讓疲憊的老城不停地運轉,成了傳世之地。

喀什與中亞、西亞地區通商的歷史悠久,幾個世紀以來,老城裡遍佈大、小巴扎,其中規模最大、名氣最響的,要屬「東門大巴扎」。走入其中宛如來到中亞物資博覽會。巴扎既是有形交易空間,更是無形的文化場所,更是認識南疆文化的絕佳開放空間。

鐵匠巴扎煙火四散

大清早,住在喀什東城門附近阿熱亞路鐵匠巴扎的鐵匠阿迪力早已生起火爐,電動馬達把爐火吹得正旺,他迅速揮舞着鐵錘,短短幾分鐘內就將建築圓鋼筋鍛打成了馬掌的雛形,一個小火爐、一把錘、一把剪刀、一把銼……,幾乎是這間鐵匠作坊的所有工具。鐵匠舖生火開工的一刻,零星散佈在各條巴扎街上的烤饢店、烤包子店、烤羊肉店的香氣隨着冒出的煙火四散開來……在喀什老城,巴扎開市的時候便是整個城市醒來的時間,巴扎歇了,城市才會休眠。

香料巴扎琳瑯滿目

在同一條路上的香料巴扎,藥茶店隨處可見,店家會在門口擺上琳瑯滿目的天然藥材,以小豆蔻、沙棗、肉豆蔻、肉桂、丁香等天然植物加工精製而成。維族老人在按分量調配藥茶,大大小小的袋裝藥材散發着不同的香味,極具特色。在茶館,夏季的藥茶更多為熱性,皆因維族講究飲食熱性和寒性的平衡。

花盆巴扎製土陶

花盆巴扎可能叫土陶巴扎更準確。喀什土陶過去的主要品種有碗、碟、盤、壺、罐等,喀什土陶手藝人也分成了兩派,一派以製作花盆等大型器皿為主,一派多製作碗、壺、罐和寺院的牆磚等小型器皿。隨着製陶手工業的發展,還出現了一個專門經營土陶的巴扎。在古城東門外的高台民居更有不同作坊,事實上高台本身就是吐曼河泥沙陳年累月的淤積,製作土陶的匠人在高台上篩選粘質的河土,製作各種陶瓷家什,延續至今。

坎土曼名字永遠留在這裡

坎土曼是新疆維吾爾等少數民族的一種鐵製農具,過去這裡是製作和銷售坎土曼最多的地方,所以這裡也被叫做「坎土曼巴扎」,堪稱「鐵器一條街」。這種農具使用最為廣泛,它結合了鐵鍬、鋤頭等多重功能,新疆人用它鋤地挖土、裝撒肥料、挖渠築埂、鬆土鋤草、引水灌田。一把坎土曼,簡單不失智慧,幾乎能完成所有的日常勞動。如今,已經很少有專門打製坎土曼的作坊,坎土曼巴扎的名字卻永久的留在了這裡。

吾斯塘博依就沒有安靜過

離開東城轉入西城,毗鄰艾提尕爾清真寺是名叫「吾斯塘博依」的古老街道。吾斯塘博依是維吾爾語「水渠、河邊」的意思,古時候街的盡頭有一個巨大的蓄水池,供居民用水。這樣的傍水而居,老街也就引來了維吾爾族傳統手工藝的匠人們安家落戶,而他們的店舖也是代代相傳。上百年來,吾斯塘博依就沒有安靜過,不論春夏秋冬,密密麻麻的店舖裡不是「叮叮噹噹」,就是「嚓嚓咣咣」。一陣奇異的響聲從旋木匠舖裡傳出,不大的門面上懸掛着家具腿、坎坎把、拈線錘、擀麵杖……,長長短短,形狀各異,花紋簡練。不論誰路過,都要張望幾眼,每個舖裡都堆有一些榆木桑木疙瘩,這些不值錢的下腳料經過工匠們的處置,個個都出落成了有身價的工藝品。

卡斯坎巴扎不缺少音樂

吾斯塘博依路上有一個叫做卡斯坎巴扎的街區,幾家民族樂器的商舖錯落分佈在各種銅器店、鐵皮店、花條箱店等手工藝店之間。各店舖裡的工匠們靠祖輩傳下來的手藝,在這條古老的街區裡敲敲打打數百年。街上樂器店不時傳出的熱瓦普悠遠的琴聲,工匠們似乎在合着樂曲的節拍,或用力或碎擊着銅器、鐵皮和花條箱,如同在演奏一部喀什老城交響曲,奏響了喀什老城的風情萬種。

掛滿各種民族樂器的商舖,除了進門和窗戶以外都掛滿了各種樂器,整個屋頂也被樂器佔領,如同是樂器「森林」,完全看不到頂棚。這裡幾乎集中了喀什所有民族樂器製作的民間工匠,每一間樂器商舖都是集製作、銷售、維修民族樂器於一身,不僅有一手製作艾捷克、彈布爾、都塔爾、熱瓦甫、卡龍、手鼓等各種民族樂器的精湛手藝,還能熟練地演奏這些樂器。一根根產自新疆塔里木綠洲的桑、杏、梨、柏、核桃等木材,被塔克拉瑪干沙漠吹來的熱風榨乾,經過工匠們的刀斧掏挖、火烤擠壓和拼裝,用驢、羊、蛇皮,牛羊、駱駝骨和氂牛、黃牛角鑲嵌裝飾和蒙面音箱及鼓面,再進行打磨、拋光和上漆後,安裝弦把、弦軸和琴弦,經過音準調試後放置音品、弦碼等一整套工藝流程,華麗的樂器、清脆的鼓點便在琴師手裡響起。樂曲和着鼓點走進各族百姓人家,傳向綠洲深處,傳向浩瀚大漠,沿絲路古道傳向遠方。

城區以外的牲畜巴扎

在古城以外,還有別具特色的牲畜巴扎。牲畜巴扎也就是活畜交易市場,牛羊大巴扎是新疆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場,牛、羊、騾、驢攢動於一個面積足夠大的場地上,賣家、買家,還有當地人或遊客在各類牲畜之間攢動。走進牲畜巴扎就如同走進了牛和羊等牲畜的世界。綠洲中牲畜交易的發達,是否與維吾爾人的先民曾經有過的遊牧生活有關已經無從考證,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牛羊肉則是他們的主要肉食。每當古爾邦節、肉孜節臨近,牲畜巴扎更是熱鬧無比。如今別具風情的牲畜巴扎都搬到喀什荒地鄉舉行了。

老城深巷茶飄香
沈橋/文

茶葉――這種起源中國南方的神奇樹葉,在通過古絲綢之路傳入歐洲、南亞的同時,或濃或淡的茶香,深深地沁潤着新疆喀什老城,成了當地人離不開的味道。另一邊廂,來自外地的咖啡師也被留住腳步,藥茶與咖啡豆在古城內一拍即合,碰撞出另一種火花。

老城賦予了喀什古老、神秘、遙遠與陌生的意蘊和一種古樸和芬芳,從一條小巷走進老城,你猶如走進了通向幽深的八卦迷宮,其間的小道如同虬曲的樹幹、古拙的梅枝,任其在土屋之間自然延伸,沒有盡頭。不時有三三兩兩的婦女從小巷中無聲地走過,穿艾得萊斯綢的姑娘像一朵彩色火苗,在幽深的小巷裡夢境般地遠去。

白天,男人們上班或去買賣去了,老人們或是去了趕巴扎,或是進了茶館。小巷內只留下婦女和兒童。孩子們玩陀螺、跳皮繩,圍在一起分享一盆水煮鷹嘴豆,婦女們撩開用沙棗核做的門簾,圍坐在半明半暗大門前,或相互久久地交談,傾吐着心裡話,站在門洞裡低聲嘮着家常,或倚着木門繡花帽。女主人在小院的空地上點燃幾根柴火,架起一壺清水,放進一把茯磚茶,當炭火煮開了一壺茶水時,一縷茶香便在小巷庭院裡瀰散開來。主人雙手抱着用大花布裹着的饢放在門邊的木枱子上鋪開,掰開幾塊泡進熱茶碗裡,乾饢在熱茶中很快膨脹變軟,年輕的母親拿起一把木勺舀起一勺饢茶水,慢慢吹涼後緩緩送進身邊小兒子的嘴中,喀什老城的孩童都是在茶水和饢的陪伴中長大。

唯一百年老茶館

剛參加完在艾提尕爾清真寺的晨禮,艾沙買買提手捧着在巷口烤包子店買的兩個烤包子,逕直走進了吾斯塘博依路、庫木代爾瓦扎路交匯處的百年老茶館。

茶館裡,沿着牆的是一圈高約半米的土炕,鋪着氈毯。茶客或盤腿圍坐於土炕上,漫不經心地談論着事兒;或有茶客喜歡撥弄一下茶館的樂器都塔爾,錯落的琴聲中再咿咿呀呀唱上幾句;或擇僻靜躲上陽台,靜靜看街道上人來人往,烤包子店前人稠人稀。

百年老茶館作為老城裡緊挨着艾提尕爾清真寺、處在拓寬後的吾斯塘博依街,成了繁華街道上的地標性建築,再加上全喀什唯一一座留存至今百年的名號,茶館吸引了遊客的駐足。

看着陸陸續續走進的茶客,年輕的茶館老闆克里木‧買買提無需客人點茶,就吩咐後堂備茶,他熟知茶客們喜歡的味道。只是來了遊客,他才奉上茶單。艾沙買買提在茶館二樓通透的陽台裡坐下,面前的小桌上是一把茶壺和他自備的茶點烤包子。深沉的陽台木格窗
欞前,裊裊漂浮的茶氣茗香氤氳繚繞開來。一壺清茶5元錢,一塊饢兩元錢,或是帶着烤包子之類的茶點,這可能是一位茶客整個上午的消費。

當地的維族大多都消費最便宜的清茶。夏天是旅遊旺季,遊客會選擇添加有藏紅花、玫瑰、豆蔻、蜂蜜等輔料的維吾爾藥茶,價格相對昂貴些。

「古麗的家」既喝茶又跳舞

百年老茶館自有它的魅力,一些古城民居也在原有建築基礎上作出改變,讓遊客體驗原汁原味的喀什味道,用古老與現代融合的熱情迎接遠方的客人。

「歡迎歡迎,請進、請坐、恰依(喝茶)……」,女主人沙拉麥提古麗•卡日熱情地將遊客請進家裡來,在擺滿乾果、饢、冰糖等茶點的桌前坐下,喝茶、聊天、看民族歌舞。院子裡生長着一棵60多年的無花果樹,這就是沙拉麥提古麗•卡日的家。

沙拉麥提古麗畢業於喀什財貿學校,曾經是喀什古城景區的一名解說員,熱情周到的古麗,發現遊客們很喜歡到當地老百姓家裡走訪體驗民情,便帶着客人走進了自己家的庭院,還給客人們端上熱茶,配上烤饢和各種乾果招待遊客。一碗熱茶,遊客們記住了喀什古城的古麗和她的家,沙拉麥提古麗也從中看到商機。2017年,她把小院的一樓改造成了民俗文化展示大廳,二樓建成了不同風格的民宿客房,招聘了幾名維吾爾族姑娘,既是服務員,也是歌舞演員,庭院周邊圍起了沙發茶座,請遊客們一邊喝茶,一邊欣賞歌舞表演。古麗家的旅遊家訪點開張了,取名「古麗的家」。

在「古麗的家」裡,矗立在庭院中央的無花果樹,遮住了酷熱陽光,遊客坐在擺滿乾果的桌前,喝茶聊天。主人給每一位客人送上一杯「迎客茶」。音樂響起,沙拉麥提古麗‧卡日和她的夥伴們用優美的舞姿向客人們展示熱情和魅力。

當咖啡遇上新疆藥茶

在「古麗的家」不遠處,一座普通的三層民宅裡,咖啡的濃香和新疆藥茶特有香氣在古城小巷的上空緩緩飄浮。這是一間坐落在喀什古城的咖啡屋兼茶吧,兩個高大、造型獨特的民族工藝銅壺矗立在大門兩邊,大門上方的牌匾上寫着「老城角落」的招牌。

走進咖啡廳屋,牆面上掛着喀什的土陶、農民畫,正對門口的吧枱上擺放着喀什匠人純手工製造的銅器,充滿喀什古城記憶的老物件。駐足這裡你會不自覺地慢下腳步,喝茶、讀書、休息,遊客在這個「角落」裡安逸、舒服的放慢了節奏。拾級而上,小樓二層古老的雕花門窗和牆壁上掛着的維吾爾族花帽、服飾很是亮眼,坐在窗前,品一杯維吾爾族特有的藥茶,真切地感受古老喀什的飲茶習俗。第三層是一個大露台,古色古香又有着彩虹般顏色,吸引着很多年輕人駐足留影。有些客人會專門從外地飛過來,在這裡住上一個星期,甚麼也不做,就是待在古城的一角,靜靜地品味着古城的今昔。

出生在吐曼河邊的阿丹是這家咖啡屋兼茶吧的老闆,在西安一所大學畢業後曾在北京工作。喀什老城改造,家鄉旅遊業發展,讓他看到了機會便回家創業。2017年,他在古城裡租了一棟三層樓的毛坯房,開了他心中的古城記憶與現代時尚相融合的咖啡屋兼茶吧。

阿丹從小喝着父輩們沖泡的茯茶和各種香料煮泡藥茶長大,他熟悉家鄉茶的味道和各種藥材及香料的味道,如果能調試出一種「茶」、用新疆的藥茶與咖啡相融合,口感一定新穎、特別而且味道獨特。直至2020年,來自湖南長沙的咖啡師郭敬濤來喀什旅遊,一下子就愛上了這裡,對阿丹的這家「老城角落」更是情有獨鍾。郭敬濤與阿丹探討他在長沙時調製的各類咖啡及飲品,阿丹請郭敬濤品嚐維吾爾人喜歡泡製的特色藥茶。從此,來自中國的茶香與世界各地的味道在這裡碰撞,巴蜀之地的口味和邊疆古城的味道在這裡融合,一種全新的味道――喀什咖啡在「老城角落」裡飄香。

喀什美食天堂
沈橋/文

維吾爾族喜歡扎堆,卻不亂分寸。在巴扎上,自然地按行業門類區分開來,賣土陶的不會往衣料攤子邊湊,賣風味小吃的也不會在小百貨攤邊套近乎。巴扎上的各種飯館、小吃攤位相對比較集中和固定在汗巴扎一帶,人們漫不經心的在其間穿行。夕陽漸漸西下,滿街的烤羊肉串等味道依然有增無減,滿臉滄桑的維吾爾老人,天真無邪的小孩,或是細嚼慢品、或是大吃大喝,其間不斷有來自各地的遊客加入人群之中。用綠洲中四季所得和來自五湖四海的食材,精心炮製了各款美食,留住了每個人的胃。

哪裡也離不開饢

新疆人喜愛吃饢。走在喀什市的大街小巷,你見到最多的可能就是烤饢的小店舖了。走進新疆人的家裡作客,餐桌上一定會有饢,特別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塔塔爾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烏茲別克族等更是離不開饢。饢是茶點,也是小吃,更是能抵禦飢餓救命的乾糧。

製作饢的原料簡單,麵粉、鹽水、芝麻、洋葱末,戳上古老的花紋,貼進燒燙了的饢坑中烤製。剛出坑的熱饢味道奇妙的好吃,假如還能來碗濃香的茯茶,那對新疆人來說可謂是奇妙的味蕾享受。

饢的前身是家家戶戶在土爐餘燼裡烤製的饃,後來發展成在爐內打製的發麵餅,最後成了現在在饢坑裡烤製的饢。據有關資料顯示,饢在很早就出現於吐魯番地區,足以說明饢在新疆有非常悠久的歷史。

如今,饢已不僅是新疆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款式亦多,餡料有巴旦木、辣皮子、葡萄乾、核桃仁、玫瑰花、蜂蜜到黑喬麥等,多不勝數,更深得遊客喜愛。吃饟還有技巧,首先不會整個咬,而是一小塊一小塊掰開吃,寓意分甘同味。如果遇上罐子肉,更可放進濃熱的湯中蘸着吃,這才算是吃饟的正確方式。

卡瓦普烤羊肉串

在新疆,不論你走到哪裡都能見到烤羊肉串的店舖,當地人一般稱為烤肉,維吾爾語音譯:卡瓦普。巴郎子左手握着鐵釺不停地在特製的烤肉槽上翻烤,右手嫺熟地撒上精鹽、辣椒麵、孜然粉(又名安息茴香)等佐料,槽裡煤火或是無煙煤或是果木等木柴,數分鐘後色澤焦黃、油亮的烤羊肉串放在饢餅上端到了你的面前。馬上咬一口,瘦肉入口香嫩,肥肉外脆而焦,微辣中帶着鮮香,不膩不膻,無論你吃不吃羊,新疆的羊肉一點也不羶!

記得父親告訴我:母親上個世紀50年代來到新疆,一段時間不吃羊肉,母親無法接受羊肉的膻味。直到有一天父親專門請母親去吃烤羊肉串,從此,母親不再拒絕吃羊肉。

常見的烤肉當然是鋼釺或果木串的新鮮羊肉。此外還有在饢坑裡烤的大串烤肉,小臂那麼長,有用釺子穿的,也有掛在鐵架子上的。大串烤肉一般羊肉要經過皮牙子(洋蔥)、雞蛋清等拌製調料的醃製。

在喀什老城巴扎上,隨處可見店面不大,門口掛着幾隻剛宰好的羊,有一個烤肉槽子和饢坑,旁邊堆了些梭梭柴、紅柳等果木。軟肉(不帶骨頭)串上紅柳在槽子上烤炙,帶骨的肉放進饢坑裡烤炙。賣烤肉的師傅會告訴你:羊肉分兩種,一種是本地戈壁灘上的羊,一種是北疆草原上的羊,他們認為本地羊肉味道好,每公斤要比北疆的羊肉貴。

新疆人愛吃烤肉,饢和烤肉在新疆人看來是絕配,一張饢餅、幾串烤肉,再來碗濃濃的茯茶,那種味道新疆人最會品味。

沙朗刀克酷暑中的一碗清凉

炎炎夏日的新疆,解暑的東西很多,西瓜、甜瓜、酸梅、杏子、香梨等水果,還有把水果或乾果通過煮、榨汁、勾兌、釀製而成的各式飲料。但在汗巴扎上,總有一個吸引的畫面,一張不大的枱面上放着幾塊大冰塊,維吾爾族小夥不停地在冰塊上剷出冰沙,用淨水沖洗後,加幾勺酸奶,放少許糖漿,用木勺一邊攪拌,一邊把碗中的刨冰高高揚起再接回碗中。圍坐在四周的人們抹去額頭上的汗水,等待着那一碗酸甜的清凉。

「刨冰酸奶」維吾爾語「沙朗刀克」,漢語意思「傻子冰水」,在塔里木盆地炎熱、乾旱的夏季,「沙朗刀克」是最普通、最常見、最受普通百姓歡迎的飲品。過去這種由冰塊、酸奶和冰水組成的飲料,是當地人自製的一種解渴消暑的傳統冰鎮飲品,炎炎夏日家家必備,也是夏日巴扎上最常見的夏日飲料。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有人開始在「刀克」裡摻加了用麥芽糖製成的糖漿,以增加飲料的甜味,一些守舊的人們認為這是傻子(維吾爾語音譯是「沙朗」)的行為。這種傻子行為增加了飲品的甜香,很快被人們接受了,並喜歡上加點糖漿的「刀克」了。「沙朗刀克」(傻子冰水)便因此得名。

製作的冰塊來自每年冬季三九天專門從結冰的河裡採集,破成大小相等的冰塊,放在冰窖裡儲存,儲存冰塊的冰窖在地下2米左右,冰摞在一起不會融化,一直可以用到9、10月份。過去到了夏季,村民們或交換、或買賣獲取冰塊,如今有了專業打冰、儲存冰的人家,按季節、時間為市場提供冰塊。

抓飯 用手「抓」着吃的美食

一大早,在古城汗巴扎上,兩名夥計在師傅的帶領下,在一口直徑足有2米的大鍋前忙碌起來。大塊的羊肉、新鮮的胡蘿蔔、皮牙子、葡萄乾、還有雪白的大米等,被先後放進了鐵鍋中,在鐵鍁的上下翻炒中騰起陣陣熱浪,一股濃香飄向巴扎的深處。製作這樣一鍋抓飯需要150公斤大米、150公斤胡蘿蔔、70公斤羊肉,可供近千人食用。

關於抓飯還有一段傳說。相傳在1,000多年前有個叫阿布艾里‧依比西納的醫生,晚年身體虛弱,吃了很多藥也無濟於事,後來他用牛羊肉、胡蘿蔔、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加水加鹽小火燜熟後,早晚各吃一小碗,半個月後,身體漸漸康復。後來,他把這種「藥方」傳給大家,便成為現今的抓飯了。傳說是否真實已無從考究,但依據《中華藥膳大典》記載,抓飯具有補脾健胃、滋腎平肝、壯陽補虛等功效。

在新疆,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日子裡,都必備抓飯待客。傳統習慣是先請客人們圍坐在炕上,當中鋪上一塊乾淨餐布。隨後主人一手端盆,一手執壺,請客人逐個淋洗淨手,並遞給乾淨毛巾擦乾。待客人們全部洗淨手坐好後,主人端來幾盤抓飯,放置餐布上,請客人直接用手從盤中抓吃。

記得有次採訪經營茶館的老闆,到了飯點我買來了十幾個烤包子與年輕的老闆邊吃邊聊,烤包子很快就吃完了,老闆有點着急地問我:「還要問甚麼嗎?我還要回家吃飯呢。」我看看裝過烤包子的袋,又看了看老闆,小老闆笑着說:「這個不是飯!」我瞬間明白為甚麼到維吾爾人家做客,不論上多少道菜,最後都會有抓飯。

浸着甜蜜、飄着奶香 粽子

每逢端午節,總讓我會想念汗巴扎上,阿不都克熱木•買買提家浸着甜蜜、飄着奶香的粽子。那是一種包裹了中華傳統粽子的清香,又飄溢着獨特新疆味道的粽子。

夜色降臨,汗巴扎進入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間,阿不都克熱木•買買提在不停地往剝去粽葉的粽子上澆上糖稀和酸奶。遠處一名同樣經營粽子生意的維吾爾族男子高聲吆喝着:來吧,吃吧,漢族兄弟一年吃一次的粽子,我們一年四季都吃……。阿不都克熱木•買買提不清楚粽子的故事,只記得小時候巴扎上就賣粽子,來自內地的遊客也喜歡吃新疆的粽子,還叮囑要多放點糖稀和酸奶。

七彩誘人 涼粉麵肺子米腸子

在喀什巴扎上最能吸引人們的莫過於各種獨具特色的當地美食,各式艷麗的美食更吸引食客們的眼球。一大盆透亮的涼粉、粉皮上配着蘿蔔絲、菠菜、黃瓜絲等鮮香時蔬、已經是色澤誘人了,上面又插上火紅的辣椒,或是被鮮紅的西紅柿包圍。麵肺子、米腸子味道已經誘惑人們的味覺,又被鮮艶的紅色和黃色所折服,美味的抓飯上還要鋪一層火紅的新鮮辣椒。

麵肺子和米腸子是深受維吾爾族、回族等喜愛的一道名饌。麵肺子是用洗乾淨的羊肺,將麵粉調成糊狀加油和鹽灌入肺裡;米腸子是用切碎的羊肝、羊心、羊腸油、加胡椒粉、孜然粉、精鹽拌入大米,灌入腸中收口後下鍋煮熟。

高台民居 年輪歲月
巴赫提亞·巴吾東/文

在喀什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坐落在吐曼河邊高坡上的高台民居,如同一顆鑲嵌在維吾爾族花帽上的珠玉,閃爍着玉石般獨特而迷人的光芒。如果說喀什古城是歷史的現代展示,那麼高台民居則是一座歷史博物館,是歷史的重現。

高台民居位於喀什古城東端,是一處建於高40多米、長800多米黃土高崖上的維吾爾族聚居區,據考證已有600年歷史。這裡最吸引的就是依崖而建的房屋,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輩的房上加蓋一層樓,這樣一代一代,房連房,樓連樓,層層疊疊,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磚房。在這些隨意建造的樓上樓、樓外樓之間,形成了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50多條小巷,沒有本地人帶路,外來人一定會迷路。

寫在小巷甬道的年輪

要想觸摸絲路的歷史請來喀什,想與那些久遠歲月年輪對話,一定要來喀什的高台民居漫步,因為這裡留下了可以感觸的歷史年輪,而這些年輪就寫在小巷裡甬道中,你跳過跨過水溝的一塊墊腳石,摸過用摻着麥草生泥而光滑的泥牆,支撐着過堂上蓋起房子,被行人磨蹭光滑包着陳年漿皮的樁柱上就是歷史的年輪。進入高台民居,彷彿一腳邁進了歷史的長河。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巷前行,就感覺自己猶如在時光的迷宮裡穿梭。

這裡的每一塊磚石都銘刻着家族的傳承,每一扇窗戶都透露着生活的智慧。每一戶人家都留存着喀什成長的故事,在土牆磚瓦之間殘存着人們對歷史的記憶,對現代生活的展望。鄰里之間遞送的抓飯和剛剛出爐的新饢,老人們坐在屋檐下講述着年輕時的期望,孩童們在狹窄巷弄中的追逐嬉戲,老婦坐在朝着街區的屋子穿針引線縫製巴旦木花帽,共同編織出一幅充滿溫情的生活畫卷。

那一間間梯子般的房子,那些似乎不讓人洞穿廳堂的隘門,那些總讓人要低頭的過堂,那些讓人看不出盡頭的彎路,讓人不禁感嘆,時光好像停頓下來!

修舊如舊 保護加固

然而,因為這裡的久遠和氣候、地理變化等因素,使得高台民居也面臨着居住安全、居民飲水、排污,交通消防等諸多挑戰。為了保障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改善居住環境和條件,這裡有了改造的機遇。當然修舊如舊、保護加固的做法,讓高台民居基本保留那些承載着記憶的元素,讓歷史的脈絡得以延續。

近兩年這裡被開發成了繼古城之後的又一個標誌性的旅遊點,成為人們觸摸歷史、感知絲路的又一處經典光景。

成為標誌旅遊景點

漫步在高台民居的街巷,腳下的石板路依然散發着歲月的韻味,傳統的建築風格得以保留。那些精美的木雕、磚雕和彩繪,依然展示着古老工藝的精湛。夜晚,燈光照亮了整個民居,五彩的射燈為古老的建築披上了夢幻的外衣,營造出一種浪漫而神秘的氛圍。

高台民居,見證了過去的滄桑變遷,也在時代的浪潮中,繼續講述着喀什的故事。

喀什古城旅行貼士
程惠敏/文

很多人以為去新疆是夏天的計劃,其實踏入初秋,南疆才正式踏入旺季。若把喀什當成中轉站匆匆遊覽,然後直奔塔縣、上帕米爾高原,那就太可惜了。想知道喀什古城有甚麼玩?怎麼玩才能把景點一網打盡?又有甚麼貼士需要留意?且看以下推介:

長程交通:
深圳南方航空及四川航空逢週二、四、六有直飛喀什航班,票價約港幣3,000左右,飛行時間約6小時50分鐘。

喀什天氣:
喀什4-10月也是最佳遊玩季節,10月已踏入秋季,天氣最高為20度,最低為6度,早晚温差大,宜注意保暖。

出行古城需知:
範圍:喀什古城南至人民路,北至色滿路、亞瓦格路,西至尤木拉克協海爾路,東至吐曼路,景區約1.57平方公里。古城被解放路一分為二,有地下通道連接,非常方便。東城面積較大,比較商業化,有九龍泉特色街區,又臨近高台民居,商品和手信都比較集中,相對熱鬧。而西城面積感覺較小,但相對寧靜。古城範圍內禁車,基本上以徒步為主,但有40R帶講解的觀光車可坐。
逛古城記得留意地下地磚:斜巷磚,轉民家;橫向磚,死胡同;六角磚,路路通。

門票:
全免

打卡位:
崑崙塔遠眺
那時慢民宿位置附近,見到階梯往上走就可

空中花園
從絲路美玉對面綠色小門樓梯登上

花盆巴扎
看完東城開城儀式,入大門往左走可見

布袋巷
位處塔哈巷遊拍街,彩虹巷對面,裡面掛滿很多有特色的布袋

彩虹巷
在西城找轉角遇到愛就能看到彩虹巷

油畫街
在西城百年老茶館附近

古城表演:
‧古城內基本上有兩個表演不容錯過。古城東城入口每天10:30及18:00有開城及閉城儀式,為舞蹈表演,時間約15分鐘左右,需要提早半小時到入口處佔位,否則遊客眾多,難覓得心頭位置。
‧西城古老房茶餐廳每日19:00左右有西域公主選郎表演,巡遊隊伍會由茶館出發到艾特萊斯綢館進行選郎表演,最後駝隊還會巡遊西城。
地址:吾斯塘博依路(百年老茶館對面)
‧古麗的家也有傳統表演
地址:阿熱亞路43號

美食:
美食大部分集中在汗巴扎一帶,基本上維族美食都能在這附近一一品嚐。必吃烤羊肉串、鴿子湯、羊雜碎、手抓飯、罐子肉,美食多不勝數。提提你,古城內有鮮製石榴汁、俄式冰淇淋,如果想喝茶可到百年老茶館,而老城角落咖啡廳是一個感受維族藥茶與咖啡混合的好地方。
百年老茶館:吾斯塘博依路/艾提孜艾日克克路路口
老城角落咖啡廳:阿熱亞路

必買手信:
地毯、花帽、各式特色乾果等

住宿:
喀什那時慢民宿——東城區九龍泉步行街22號-23號
喀什六月舍民宿——西城區吾斯塘博依路172號(百年老茶館對面)
沐色民宿——西城區巴其巷民宿街

喀什周邊走走看:
喀什周邊也有很多可遊玩選擇。往東南,可暢遊英吉沙、莎車等,感受非遺文化。往西南,則可前往帕米爾高原,一睹冰山之父的壯觀雄偉。

DAY1:香港/深圳→喀什
從香港或深圳直飛喀什,夜宿喀什。

DAY2:喀什→卡倫口白沙湖→卡拉庫里湖→塔縣
從喀什出發前往帕米爾高原,參觀被稱為「沙漠奇景」的白沙湖及慕士塔格峰山腳下的卡拉庫里湖,能遠觀「冰川之父」的壯觀景致。下午抵達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簡稱塔縣),遊覽石頭城遺址和阿拉爾金草灘,夜宿塔縣。塔縣海拔在3,100米左右,注意高原反應。另外必須辦理邊防證,古城內有辦邊防證的便民警務站,需預留時間辦理。

DAY3:塔縣→盤龍古道→喀什
從塔縣出發前往南疆打卡熱點「盤龍古道」,全長36公里的古道山路有多達600多個S彎,走過的人都會感受到「今日走過了所有的彎路,從此人生盡是坦途」的驚嘆。參觀過後回喀什途中,途經班迪爾藍湖。夜宿喀什。

DAY4:喀什→英吉沙土陶村→小刀村→莎車
從喀什古城出發,約2小時可到以英吉沙土陶村,參觀維吾爾族土陶技藝傳人製陶之餘,也可選上心水土陶產品。然後前往小刀村,觀賞造工精細,造型美觀的小刀,提提你,刀具產品不能托運,購買前三思。午飯後前往「十二木卡姆之鄉」莎車古城,參觀葉爾羌汗王宮、莎車王陵及欣賞十二木卡姆表演,晚上到莎車老街行逛,感受老街氣氛,街上亦有不少餐廳和小吃,值得一嚐。夜宿莎車。

DAY5:莎車→澤普
從莎車前往坐落葉爾羌河邊的澤普金胡楊國家森林公園,這裡胡楊面積多達2萬畝,秋色如畫。除了拍攝秋色胡楊,公園內有民俗文化表演區和文化村等眾多景點。夜宿澤普。

DAY6:澤普→喀什古城
從澤普回喀什,參觀高台民居、香妃墓。下午前往艾提尕爾清真寺及喀什古城西城,西城吾斯塘博依路看特色陶器和銅器,再轉入百年老茶館嘆茶,然後到彩虹巷、布袋巷、喀什古城牆等景點。

DAY7:喀什古城
早上到東城看開城儀式,然後遊逛東城,可遠眺崑崙塔,遊覽耿恭祠、花盆巴扎、空中花園、木器巴扎、帽子巴扎等。中午在汗巴扎用餐。晚上前往「喀什味道」用膳,那是喀什現在最火爆的餐廳,不單環境一流,亦有歌舞表演,人均消費¥150左右,值得推介!夜宿喀什。

DAY8:喀什→香港
從喀什直飛深圳或香港,結束行程。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4-10 532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