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第533期 壯遊京畿8大長城
文:唐宇鵬 圖:楊東、唐宇鵬 | 分享: |
簡介:在北京城郊延綿盤旋的燕山山脈之間,聳立着古時抵禦外族、迄今千年不倒的壯美長城。多年來長城修築工程不輟、歷盡滄桑,它始終以蟠龍蟄伏的姿態隔絕南北烽火,在政權更迭之際見證時代傳承,並成為了中華文明的象徵。 今日京郊不同地段的長城,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歷史故事、修繕狀況和周邊發展,呈現出迥然各異的面貌:攝影師雲集的「金山嶺」、近觀花海的「居庸關」、險峻陡峭的「箭扣」、發展完善的「八達嶺」、外國人最愛的「慕田峪」、游龍戲水般的「黃花城」、殘壁斷垣的「古北口」和邊爬邊嘆的「司馬台」。各段虎踞一方的長城,展現着獨有的氣魄和魅力。
萬里長城知多少?
提起萬里長城,便會聯想起秦始皇修築長城。事實上早在公元前5世紀前後,戰國時代的7個大國為了互相防禦,便在各自的國境線上築起城牆,自此各朝代不斷修築加固,直至明代才築成今日所見的長城,歷史非常悠久。
古建築專家羅哲文教授指出,若把各時代長城的長度相加,可達5萬公里以上。而古長城遺蹟遍及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西、山東、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及新疆共15個省、市、自治區。今日我們可見的長城主要為明長城,中國文物局和測繪局於2009年宣佈,經科學調查和測量所得,明長城的精確總長度為8,851.8公里,可見萬里長城名副其實。
長城是防禦工程建築,其體系由關隘、城牆、敵樓和烽火台等部分組成。登上長城,那些殘存的牆體如史詩般記載了一段段歷史故事,一磚一垛皆是古人智慧與勞動的結晶,值得我們解構細味。
關隘
長城要塞的出入口,主要建築是關城,即與城牆相連的封閉式城堡。關隘通常設在高山峽谷等險要之處,扼守要衝,並以少數兵力抵禦較多敵人為原則,以達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
城牆
城牆是長城的主體,一般依地勢而築。以「八達嶺」為例,牆身平均高7、8米,厚約7米,下寛上窄,牆面寬約5米,可容10人或5馬並行。牆身內部每隔一段路便有券門,並有石梯上下進出。 城頂外側有2米高的垛口,每個垛口皆設瞭望口,用以觀察敵軍情況;垛口下方有一小孔,乃射箭用的「射洞」。城牆靠內側有1米高的宇牆,亦稱女牆,主要作護欄之用;部分城段的宇牆亦設射洞,兼具防衞功能。
烽火台
也叫烽燧、煙墩、亭候等,多建於山頂或平地轉折處,用以傳遞軍情。如有敵情,士兵便點燃柴草,白天燃煙晚上放火;此外還會以狼糞燃煙,「狼煙」又旺又直,遠處易見,是迅速傳遞消息的絕佳方法。
敵樓
敵樓又稱敵台,是騎在城牆上的墩台,並高出於城牆之上。敵樓有兩層或三層高,下層為磚砌券室,可容納10餘人住宿,以及儲存武器和彈藥;上層有射口和瞭望口,有的還設有燃放煙火的設備。
京畿為何有長城
「京畿」指的是國都及其附近的地方。今日首都北京近郊之西、北、東3面皆可見到盤踞山脈的巍峨長城。可是,長城是防禦工程建築,自春秋戰國時期起修築,至後來工程浩大的秦長城、漢長城,皆建於邊陲地帶,以抵禦外族入侵,為何今日所見的長城會出現在京師畿甸?
北京長城非孤例
據《魏書》記載,北魏太武帝於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發司、幽、定、冀四州十萬人築畿上塞圍,起上谷,西至于河,廣袤皆千里。」當中所提及的「畿上塞圍」乃性質與長城相同的防禦工事,圍繞着北魏首都平城(今大同)的西南面,明顯是以保護京都為目的,可見「京畿長城」早有先例。
燕山山脈建長城
今天我們可見的萬里長城主要為明長城。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王朝,是為明太祖,並設「兩京制」——以應天府為南京,以河南開封府為「北京」。而元順帝戰敗後逃亡塞北,其殘餘勢力依然持續南下騷擾;與此同時,東北亦有女真政權崛起,這兩股勢力皆對明朝造成威脅,明太祖要抵禦外敵,必須鞏固防線,是以稱帝後便立刻開始大規模修建長城。其中北平(今北京)以北之燕山山脈橫亙東西、斷崖林立,乃絕佳天然屏障,便於該處築起長城,又於山間險要之地建起雄關。綜觀明王朝修築長城工程不輟,有些關隘甚至直到明朝末年還在增修,工程極為浩大。
明長城與京畿「結緣」
至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隨即宣佈改北平為北京,並於1421年正式遷都於此。究其原因,北京北依山險、南壓中原,其險要的地理形勢及接近邊疆地區,使明成祖更容易調動和指揮軍隊,以抵禦上述北方外敵入侵;「天子守國門」亦令軍隊士氣大振,增強抗敵的決心,可見明成祖遷都北京加強了明朝對東北、西北的控制,有利於長治久安。遷都後,北京便肩負了邊防要塞和京畿重地的雙重職務,自此與明長城「結緣」,亦是今日北京3面皆見古城垣的原因。
京畿長城最是雄偉
明成祖駕崩後雖有國都短暫南遷的風波,但最後於正統六年(1441年)明英宗朱祁鎮詔告「定都北京」,確定了北京為京師的地位。自明英宗後,明朝中衰,且蒙古族開始頻繁南侵,明王朝為保存實力,其後幾十年的修築長城工程中,皆以肩負起捍衛首都使命的京畿長城為重點。到了嘉靖、隆慶、萬曆年間,北京一帶的長城修築達到頂峰,今日我們所見的「八達嶺」、「慕田峪」,以及各段雄偉的京畿長城,皆定型於這個時期。
白駒過隙,昔日戰事今已平息,當時護衛國土的萬里長城已成為歷史文物及旅遊熱點。而全國各段長城之中,京畿長城因其獨特的戰略地位及歷史意義,其工程最為宏大,至今保存得最為完好,文化底蘊亦最為豐富。然而除了為人知曉的「八達嶺」、「慕田峪」和「居庸關」外,京畿長城其實尚有許多不同城段,值得我們遊覽探索。
攝影師的天堂
楊東╱圖 唐宇鵬╱文
90後「長城攝影師」楊東,因家鄉遼寧丹東有虎山長城而與長城結緣。自2015年起他潛心長城攝影,空餘時間不是在拍攝長城,就是在趕往長城的路上,至今拍下70萬張長城照片。雖然試過無數次「食白果」,他未曾放棄,更踏足14個省份拍攝長城。為求佳作,他曾在長城上宿營26天,其熱情近乎狂熱。他的努力並沒有白費,鏡頭下一幅幅巨作屢獲殊榮,並受到廣泛關注。
京郊芸芸長城之中,每段各具特色,當中一些特別受到攝影師青睞:跨越北京與河北的金山嶺長城,一步一景,春夏秋冬、白晝黑夜皆呈現出迥然異趣的風光;「愈美麗愈危險」的箭扣長城,冒着危險臨高望遠,長城、奇峰與雲海構成壯美圖畫;每逢春季便成為網紅打卡地的居庸關長城,花海列車吸引一眾攝影愛好者到場拍攝,而其漫天雪景更是別開生面……對於3段長城所展現出震撼人心的畫面,我採訪了這位年輕攝影師,問及拍攝心得以及照片背後的故事,他亦不吝分享,娓娓道來。
最美長城
金山嶺
楊東對長城的攝影熱情始於金山嶺長城。他清晰記得,2015年9月6日首次登城,原本計劃只拍攝一天,卻被眼前景色震撼,一拍就是整整三日三夜才下山,自此迷上長城攝影。這位年輕攝影師至今已到訪「金山嶺」逾200次,問及熱情不減的原因,他坦言在這段長城上任何位置和角度都能拍出佳作。這些年來楊東曾到過14個省份拍攝長城,今日他依然堅定不移地說:沒有任何一段長城能與「金山嶺」媲美!
春
城牆兩旁的杏花作為點綴,在旭日初升之時運用逆光拍攝,以透亮的花瓣展現長城春色。由於每年花期很短,最佳拍攝日期是4月6日至15日,必須把握杏花盛開的時機。
夏
拍攝「金山嶺」要留意當日風向,若吹南風會帶來南方霧霾,不宜攝影;反之吹北風有助拍攝,拍出的畫面更為「通透」。另外必須留意夏季氣候,朝霞、晚霞和雲霧效果尤其強烈:如要拍出火燒雲,當傍晚留意到天空有雲層,且西邊太陽下山的天際交界處有漏空的跡象,便要馬上趕到現場拍攝;如要拍到雲霧繚繞的長城,若雨後翌日為晴天無烈風,成功率較大。
秋
與拍攝春花相近,秋天可以用逆光拍出長城上金燦燦的秋葉,展現長城秋色;同時留意光線變化,在適合的時間和角度拍攝,能讓山野顯得更為立體。另外有時天空中會出現日暈,要把握拍攝時機。
冬
冬日長城一片雪白,雪花消除了紛亂的顏色和雜物,畫面往往較為「乾淨」,有利於拍攝。日光映照長城,可造成冷暖色調對比。另外必須留意下雪量,有時大雪紛飛,有時小雪飾面,選擇適宜,可達到理想的攝影效果。如遇有霧凇,更能用以點綴畫面,拍出絕美長城。
夜
「金山嶺」的美不只表現在白天,晚上亦具別樣美態,而夜空中的月亮與繁星便是極佳拍攝題材。拍攝長城夜景對攝影器材和技術的要求較高,亦要掌握月亮盈虧規律,才可拍出佳作。
雄奇險峻
箭扣長城
八大京郊長城之中,除了「金山嶺」以外,楊東最喜歡拍攝的是箭扣長城。這段野長城以險峻聞名於世,不只因山勢峻峭,且山上的古城垣長年失修,亦未曾開發為景區,可謂驚險處處。然而箭扣長城的驚與險,以及在漫長歲月中「自然生長」的天然滄桑美態,激發了這位年輕攝影師的創作靈感。
堅持
問及拍攝的要訣,楊東向我講述了堅持等待的過程:由下雪前夕開始苦苦等待,其間首天到來的百餘位攝影愛好者已逐一離去,只餘他和3人堅持等下去,終於在第5天拍到了這幀壯觀的作品。可見堅持實是成功的不二法門,當按下快門獲得佳作的一刻,一切的等待皆是值得。
意外
每次按下快門之前,攝影師都會做好充足準備,尋找拍攝點、調整相機數值、構圖,腦海裡浮現作品的畫面……可是,現場拍攝得到的收穫,與原本所構想的未必全然相同,但往往因為意外的幸運,反而讓作品別開生面,為創作者帶來驚喜;或是現場環境出乎意料的變化,令當初記錄的畫面變得更為珍貴。這些都是箭扣長城為楊東帶來的驚喜與樂趣。
雪落
箭扣長城原本已是十分險峻,在下雪的時候,登山拍攝的過程變得更為嚴苛。楊東叮囑下雪時登城拍攝,必須帶齊裝備。要穿好禦寒服裝,並在登山鞋上配備「冰爪」,以防在結冰的地面滑倒。下雪的時候盡早出發到長城拍攝,如果在下完雪甚至融雪才去,路面會變得濕滑難行,危險叢生。攝影器材方面,攜帶牢固的三腳架,另外相機電池在低溫下容易走電,要多帶後備電並放進相機袋中。
花雪紛呈
居庸關
每年春天,一列火車在浪漫花海中緩緩駛進各大社交媒體,大家便馬上趕到居庸關長城,拍攝「開往春天的列車」,莫負花期。楊東亦特別喜歡「居庸關」的春、冬兩季,除了拍攝花海列車,更鍾情於冬日城關的白雪皚皚。
開往春天的列車
遊覽完居庸關長城後,可在南方出口處來到2號停車場附近的小路往東北方向過橋,前行約12分鐘便來到為花海列車而設有4個觀景台的棧道。最佳拍攝日期是在每年3月23日到4月初,不要誤了花期;拍攝時亦應留意北京市郊鐵路S2線的最新時刻表,當火車差不多來到的時候,便要準備拍攝,用1/120秒快門便可把火車定格。
冬日北國風光
居庸關長城近代歷經發展,有不少人工修繕痕迹,而冬天的積雪便可掩蓋雜亂的細節,讓居庸關彷彿回復昔日雪中雄偉城關之感。拍攝時可選在冬天閉城沒有遊客的時間,畫面就更為純淨。
輕輕鬆鬆
做好漢
「不到長城非好漢」,數十年來無數中外旅客遠赴京師,在峻嶺長城之間徒步陡坡、揮汗成雨,只為當一回英雄好漢。然而經過多年發展,一些長城的旅遊配套已發展得非常成熟:高鐵直達的「八達嶺」,設有纜車、滑道等遊覽交通,人人皆可輕鬆「打卡」做好漢;景區設備同樣完善、享譽國際的「慕田峪」,各國遊客慕名而來,既為觀賞長城風光,亦為體驗遊樂設施;還有安坐輕舟便能遊覽的「黃花城」,水上娛樂精彩豐富,讓你一邊遊玩,一邊做好漢。
好漢必遊
八達嶺
一年四季、白晝黑夜,甚或風雨交加,只要是景區開放時間,大名鼎鼎的八達嶺長城總是熱鬧的。這段長城自1953年修葺後便闢為旅遊景區,是最早開放給公眾遊覽的長城;多年來遊客不斷,近年京張高鐵「八達嶺長城站」落成,更把當地旅遊熱潮推向高峰。
高鐵駛入八達嶺
在北京北站乘搭駛往張家口方向的高鐵,由繁華鬧市到遼闊青山的風景掠過眼前,只消半小時,便到達長城腳下。
素有「北門鎖鑰」之稱的八達嶺長城,與北京北站直線距離50多公里。昔日高鐵未開通,此處公共交通只有公交車和火車,即使乘坐直通車甚或包車前往,都得耗費1小時以上。2019年末「八達嶺長城站」啟用,大大縮短了交通時間,如今高鐵和動車日常班次逾10班,遊玩八達嶺長城的行程變得更具彈性。
索道登城最便捷
八達嶺長城主要分為景觀開闊、有「好漢坡」和「好漢石」的北線和路程較短、人流相對稀疏的南線。做好漢的經典遊覽路線,非北線莫屬;如果想要較「乾淨」的拍照背景,則不妨選擇南線。
甫步出高鐵站便可看到「纜車登城」指示牌,循方向徒步約100米便到達索道入口。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幼兒,或是體力不佳的遊客,乘坐空中索道是絕佳選擇:10分鐘內便可抵達北線最高敵樓北8樓附近,不費吹灰之力,「好漢坡」就在腳下。其間更可環迴俯瞰山林景致,愜意非常。畏高的朋友則可選擇乘平穩的地面纜車到南4樓,或同樣沿軌攀援但相對刺激的滑車前往北4樓。
身體力行做好漢
大部分遊客皆選擇徒步登城,感受移步換景之妙,以及身體力行的成功感。由高鐵站下坡,穿過八達嶺文化街,便來到登城口的安檢處。景區禁止遊客攜帶無人機和打火機,然而附近設有行李寄存處,有需要可在此免費存放累贅物品。
我去的時候屬旅遊淡季,且下着雨,遊人卻是絡繹不絕,有的撐傘有的穿雨衣,無減登城興致。隨着輪候檢票的隊伍緩緩前進,終於來到登城口分水嶺,右方便是北線首站北1樓。
八達嶺長城的道路、牆體和敵樓經過多年修復,大部分路段完善易行;一些陡坡兩側更設有金屬扶手,讓行人可攙扶前進。北4樓旁有商店、洗手間和拍照留念的「好漢石」,也是乘坐滑車下山的入口,不少人在此休憩或離去,因此其後的路段人流開始減少。隨着步步爬升,視野愈趨遼闊,稍一轉身,北線末段和南線的風光盡收眼底,拍照留念也變得容易起來。
不得不提的是北7樓至8樓之間的一段「好漢坡」,原址有巨石隔斷,人行道斜坡和梯級相間,是這段長城中相對陡峭的一段,需要一點毅力才能完成。登上海拔888米的最高敵樓——北8樓,有人憑高望遠,有人排隊「打卡」,熱鬧非凡。成功躋身好漢之列後,大部分遊客選擇下山離去,只有少數人繼續往北線終站進發。好戲在後頭,雖然後段以下坡為主,卻陡峭非常,比「好漢坡」更具挑戰性。尤其是步向北9樓期間,一些階梯更達膝蓋高度,行人皆依仗扶手、排隊慢步前進,不敢走在中間。
長城人生百態
熱鬧的北線充斥着普通話、粵語和各地方言,外國語言亦不絕於耳。雖然有些聽不懂,但仍能從他們輕快的語調感受到登城的喜悅。有些遊客特意穿漢服「打卡」,有些雀躍地揮動小國旗;也有親子在玩「包剪揼」,勝利方往前走10步,看誰最快到達終點。走到北線末段,有人興奮地笑着,向深山吶喊,不消兩秒對岸便回應「啊——」,叫聲此起彼落,長城內外滿是歡快的氣氛。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由北3樓走向4樓期間碰見的一名女子。低泣聲吸引了我的注意,她倚在牆邊,雙手拿着一個棕紅繩子繫着的白色小瓶。「媽,我帶你來看長城了。」她說完一遍,又低聲說了一遍,像是在等待一個微笑。
夜遊新體驗
近年八達嶺長城開設了夜遊,皆因夏季日間酷熱、晚上涼快,遊客可選擇在清涼仲夏夜暢遊八達嶺,享受觀賞長城夜景的嶄新體驗。活動反應熱烈,今年7、8月參觀夜長城的旅客逾15萬人次;因應需求,除了暑期外,中秋、國慶及春節等假期景區亦有開放夜長城。
晚上六點半入場,第一站先到八達嶺文化街逛逛,以及觀看主題表演。文化街原設有中國長城博物館,展出長城出土文物,可是該館近年正進行改造重建工程,新面貌拭目以待。這街道亦是景區內的購物熱點,開滿餐廳、文創禮品和特產商店,以及長城主題郵局,遊客紛紛在此選購精美紀念品。這些商舖大多營業到傍晚,到了夜遊時段,文化街突然添上夢幻光影,搖身一變成為了「夢迴長城.八方來鶴」表演場地:打響頭炮的是特技飛車表演,其後上演茶馬互市和戚繼光軍隊的故事,沉浸式體驗讓人彷彿來到明代長城一隅,窺探「八達嶺」的風光歷史。
夜遊只開放南4樓至北4樓之間的路段,來到長城腳下便可看到蜿蜒蟠龍添上了亮麗的燈光,在夜幕下熠熠生輝。此刻長城有着與日間截然不同的景象:路上遊人較為稀少,大家都在拍照、散步、聊天,步伐緩慢悠閒;加上晚間宜人的溫度、愜意的微風,讓我感到格外舒暢。美中不足的是蚊蟲稍多,不少飛蛾和蚊子在燈光處縈繞,建議做好防蚊措施才登城。
國際化長城
慕田峪
曾用以接待美國時任總統克林頓、英國時任首相馬卓安等近百位外國元首,並屢次入選國際熱門旅遊榜單的慕田峪長城,多年來一直備受世界各地遊客青睞。「慕田峪」享譽國際、旅遊配套完善,其口碑可與「八達嶺」分庭抗禮;這裡有蔥鬱秀麗的風光、坦緩舒適的路段,沿途更有貓咪為伴,給人趣味環生的遊覽體驗。
老外的「主場」
在乘搭前往「慕田峪」方向的公交車上,已能看到一些躍躍欲試的外國人。到達環島站下車後可於遊客服務中心寄存行李,旁邊是琳瑯滿目的紀念品商舖,老闆用純熟的英文招徠顧客;附近亦設有各式餐廳,迎合不同客人的口味。
先參觀售票處旁的「長城精神傳承館」,支付¥30門票進入後,可看到這段長城的出土文物,如明代石雕、武器和敵樓牌匾等,展品皆設中英文介紹;亦有一些歷史照片及模型,講述當地發展里程和歷史故事。
乘搭擺渡車來到長城腳下,沿途有介紹外國名人到訪事蹟的纜車車廂,兩旁也有零星商店、餐館和咖啡廳,而映入眼簾的畫面讓我驚訝:商舖內外盡是不同國籍的遊客,男女老少,或成群結隊,或孑身而行;環顧四周,老外的臉孔比華人要多,讓我差點以為自己身處外國一隅。
刺激感官之旅
若選擇徒步登城,須沿坡度45°、逾800台階的步道拾級而上,約35分鐘路程方可到達長城。可是步道沿途景色並不特別,因此乘搭纜車或索道登城,把體力留在探索長城上,無疑是更好的遊覽方法。
雖然慕田峪長城有着與「八達嶺」相似的遊覽交通工具,但這裡的索道和滑車更為刺激,讓人一試難忘。由南檢票口乘搭空中索道,約10分鐘便直達長城東面的6號敵樓。這裡的索道是開放式雙座吊纜,不設玻璃屏障,讓乘客「大開眼界」;雖然座位設有安全保護裝置,但腳底是懸空的,為旅途增添了一點驚喜。
而長城上的索道站旁便是「施必得滑道」入口。有別於八達嶺長城滑車由工作人員駕駛引領,這裡全程1.6公里由乘客自行控制。操作方法相當簡單,只需操控手掣,在過彎和前方有車時減速或剎車;每隔一段路便有職員在旁監督,保持行車安全。建議在可行的情況下等前面乘客出發一段時間才開車起行,於道路順暢時快速下滑,可感受到一點離心力,保證能讓你大呼刺激好玩。
如要直達景觀開闊、打卡點滿佈的西線,則可在北檢票口乘搭空中纜車前往14樓。纜車為8座位封閉式玻璃車廂,讓人既感到舒適安全,又能飽覽長城風光,是不少親子遊客首選。
細看長城奇觀
「慕田峪」幾乎每100米便設一座敵樓,其密集程度為長城之罕見。乘坐索道至6樓後東行,途中經過4樓「正關台」。因其位處山間之低窪,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特設3座敵樓並列聯組,實屬絕無僅有。東線終站1樓「大角樓」則3面皆有長城:西接八達嶺,東連古北口,南為支線長城「禿尾巴邊」;從長城上任何一個角度看「大角樓」皆如城角,可謂蔚為奇觀。
西線一眾打卡點亦讓人目不暇給。纜車登城,甫步入平台已有「好漢碑」及多塊別具意義的石刻,紀念「慕田峪」的歷史盛事。西行第一個敵樓15樓便是馮小剛電影《非誠勿擾2》的取景地,並展示了舒淇、葛優與長城同框的劇照。沿途風光秀麗、綠翠掩映,不知不覺我便來到終點前的「好漢坡」。當時將近下午5點,工作人員準備清山,一個小女孩還在奮力攀援。這段路坡度大、路程稍長,一口氣走上去也需時近10分鐘。在她父親的鼓勵下,女孩終於登上20樓,歡樂地在「英雄台」打卡留念。
「貓」田峪長城
「慕田峪」不愧是國際化的長城,其不但受到外國人青睞,還深得「喵星人」歡心。景區到處皆是貓咪的身影:有的安躺在餐廳外曬太陽,纜車站旁三兩結伴玩耍,更有站在售票處充當「貓店長」;長城梯級上有貓「攔路」,等待遊客與牠玩耍,亦有一些坐在城牆上,為努力攀爬的途人打氣。牠們佔領長城各處,彷彿在訴說爬長城不只是人類專利,貓咪也能當好漢。
據聞這些小貓大多由附近村落或郊野跑來,也有些是被遺棄的,紛紛來到「慕田峪」後便組織了大家庭。牠們身軀飽滿、毛色發亮,且十分黏人,皆因景區工作人員每日以貓糧餵飼,以及不少遊客為牠們停下步伐,拍照、擼貓、投餵零食;「喵星人」來者不拒,也為遊客「充電」,大家玩得熱鬧歡快。
游龍戲水
黃花城
要感受長城的壯美,除了徒步攀登近觀、乘搭纜車眺望,還能在「黃花城」泛舟湖上,清風徐來、碧波蕩漾之際,觀賞山水之間的壯麗長城。因當地70年代修建西水峪水庫,大壩截流、水位上升,水流把黃花城三段位處低窪的長城淹沒隔斷,其景象恍如蛟龍得水,蔚為奇觀。「蛟龍千尋戲碧水,探古覓幽有奇觀。」黃花城水長城自此成為北京市內唯一一處城水相接的長城段,吸引無數旅客到此遊樂觀光。
不用爬的長城
乘搭公交車H21路到達西水峪村,步向「黃花城」的路上有不少餐廳、小食和水果檔,約10分鐘便到達景區。進入後迎面而來的是水庫大壩,以及年輕人玩碰碰船的歡樂景象。與其說是長城景區,這裡更像是一個水上樂園——各種遊船、快艇、漿板、滑翔飛艇……還設有沙灘以及橫亘長城入水處的玻璃橋,戲水觀光兩不誤。
景區開放了部分修繕好的長城段,且山勢平緩,算是容易攀登。然而這裡的遊覽方式着實豐富有趣,大部分遊客還是選擇乘船輕鬆遊覽,只有少數人徒步登城。
泛舟湖上看城垣
快艇和遊船由工作人員駕駛,其路線皆是在兩個遊船碼頭之間單程往來。追求刺激的話快艇不容錯過,可感受離心力和迎面浪花,然而船速太快,全程不過2分鐘,觀景似是走馬看花;後者給我的遊覽體驗更佳,約10分鐘的船程讓我能在灝明湖上慢慢觀賞湖光山色,以及山間碧玉般的秀麗長城。尚有手划船、腳踏船、電瓶船等自駕遊船以供租用,票價¥120至¥200不等,是不少親子和情侶的首選。
遊船以外,長城入水處的玻璃橋亦值得一遊。這段玻璃橋彷彿把被水隔斷的兩截長城重新連接起來,漫步橋間,一邊感受碧湖簇擁,一邊隱約看見水中古城垣凌空腳下,確是遊覽長城的嶄新體驗。
壯美殘存
古北口
有別於「八達嶺」、「慕田峪」等長年維護修葺的熱門旅遊地,部分京郊長城段並沒有被過度發展和修繕,保留了昔日戰火摧殘或風雨侵蝕經年的痕迹。這種殘長城不但具有歷史感,更展現出一種壯觀的缺憾美。其中密雲區古北口長城中見證戰役的「蟠龍山」和近年荒廢的「臥虎山」,皆是帶有傳奇色彩的殘長城,亦成為了探索歷史文化的深度遊好去處。
歷盡風雨
蟠龍山
山海關與居庸關之間的「古北口」為京城東北要塞,由「臥虎山」、「蟠龍山」、「金山嶺」和「司馬台」4段長城組成。今日後二者已有景區集團經營,且定期保護修繕,狀態較為良好;依然殘破的「蟠龍山」則與「臥虎山」相隔潮河對望,構成了古北口一道壯美的風景線。當中蟠龍山長城今日面貌已是滿目瘡痍,它的身軀記錄了一段段戰爭,使其有着與別不同的歷史感,被譽為中國國歌的發源地。
充滿頹廢感的景區
雖然「蟠龍山」屬於景區,但感覺上經營管理並不積極。景區主入口有個簡樸的售票處,裡面有一位工作人員負責收取門票費用,此後我並沒有再遇過其他職員了。前往長城的路上是一段石道,左右有獨木橋、攀石牆等兒童玩樂設施,但周遭已長滿雜草,似乎數年沒有使用和打理。
景區內的道路,不論是小道和長城,都讓人感受到「路是人走出來的」,充滿了頹廢的美態。路上亂草叢生,且極多蚊蟲:最常見的是蚱蜢,一直在腳邊跳動,也有螳螂、石龍子、蜜蜂、黃蜂和大量蚊子,耳邊一直是嗡嗡的聲響,到此遊覽必須做好防蚊蟲措施。
必須注意的是,當我沿298敵台旁的棧道下山後,發現道路被一潭水淹沒了,只能繞行旁邊的草叢小道,方可繼續前行離開景區,如為雨季更要小心安全。
國歌中的長城
蟠龍山長城的特色是舉目皆為頹垣敗瓦,且未有過度修繕,保留了歷史原貌。據聞那些殘斷的城牆為抗日時期受炮火轟炸而造成,當中激烈的戰場之一「將軍樓」頂部圓形大洞便是由炮彈摧毀。
1933年3月,田漢隨上海800人慰問團來到古北口抗戰前線慰問,其後寫下《古北口長城詩》,並發表在上海《申報》。後來田漢為《風雲兒女》所作的《萬里長城詩》,亦即《義勇軍進行曲》,內容正是《古北口長城詩》的後半部分,因此這段長城可謂中國國歌的發源地。
我逐一觀看殘缺的敵樓,人工修復的痕迹並不多,只有個別以鐵柱加固,整體頗具歷史感。長城上的遊客不多,我全天遇到的大約只有20個,當中「老外」卻出乎意料地多,約佔一半比例。他們在探索這段長城時十分雀躍,有時爬到敵樓頂部上張望,有時坐在瞭望口拍照,似乎對眼前頹廢的殘長城感到興奮。
細看歷史古蹟
攝影師楊東跟我說,他看過蟠龍山長城的舊照片,昔日未被炮火摧毀的時候,這段長城的壯美程度,能與金山嶺長城媲美。於是我細看殘存的長城段,除了上述有炮彈傷痕的「將軍樓」外,另一著名敵樓「二十四眼樓」亦非常值得參觀。此樓因每面牆上下兩層共6孔箭窗,4面合共24孔箭窗及台門而得名,為長城罕見的「精品」敵樓。現在「二十四眼樓」其中兩面牆只殘餘小部分牆體,尚有兩面牆接近完整,內部進行了加固工程,我們仍能憑藉依然屹立的兩面高牆想像這段長城昔日的輝煌。 值得一讚的是,雖然景區管理消極,但長城上有不少位置設有中英圖文介紹,並附有二維碼,為遊客提供景點及長城結構的資訊,據悉由北京長城文化研究院製作。
蟠龍形態獨具美感
「將軍樓」為這段長城海拔最高的地方,其樓頂是觀賞長城全貌的最佳地點。顧名思義,我便登上「將軍樓」頂極目張望,蟠龍山長城彎位極多、形態蜿蜒,名副其實恍如蟠龍,舞動於群山之中,極具動感。這個景區與其他熱門的長城段不同,並沒有明文規定不可使用無人機,因此這裡是個航拍好地方,現場有攝影愛好者在操控無人機拍攝。我亦運用了無人機在各處觀察和構圖拍攝,視野極佳,且長城的蟠龍形態盡收眼底,壯美非常。
探古懷幽
臥虎山
從蟠龍山越過潮河,便來到古北口的臥虎山長城。這段長城位處北京市與河北省交界,因山頂狀如一仰一俯的兩隻老虎而得名;其與「蟠龍山」隔河相望,有龍虎對峙之意境。「臥虎山」曾是收費景區,後來管理方結束了營運,有說是因配套不足,有說是斷崖太多、過於險峻,眾說紛紜。現在景區已變成荒蕪的野長城,亦有一些人士專程到此或攀登挑戰,或探古懷幽。
攀爬具難度
由河西村附近的七郎墳出發,沿山間小道走約1公里,便抵達了登城位置。沿途路段已荒廢,周遭長滿雜草、昆蟲四現,環境比「蟠龍山」更為惡劣。登上長城後,左側往高處是斷裂的牆體,去路不明。我以航拍機視察,肆意生長的樹木野草把長城幾乎隱沒,阻擋了去路。
這時候我遇到了一對折返的夫妻,他們對我說,前方路段失修,陡峭險峻無法攀爬,只能無奈返程。傾談間他們給我看8年前帶同女兒到此爬長城的合照,並憶述當時這個景區雖已處於荒廢狀態,但仍是能走完的,如今再來懷舊,已無法前行了。
姊妹樓別具特色
我向長城的低處進發,其間的路段算是容易行走,邊走邊拍照,大約20分鐘便來到末段的「姊妹樓」。這個景點是兩座敵樓高低並排,彷彿是一對姊妹挽手而立。這兩座敵樓始建於明代,後來被日軍炸毀,部分牆體受損,在風雨侵蝕下逐漸坍塌,至2012年當局按歷史資料進行了修復重建。在我觀賞「姊妹樓」期間碰到了當地居民,我便問路,對方告訴我現在身處的位置是河北,要回北京的話沒有公共交通,須召車回程。想不到遊覽長城竟無意中跨越兩地,頓時有種「一隻腳踩在北京,一隻腳邁向河北」的奇妙感覺。
邊爬邊嘆
司馬台
位處北京密雲區與河北省灤平縣之間的以險要聞名、保留了古蹟原貌的司馬台長城腳下,有一座背靠長城、京郊鮮見的江南水鄉風貌古鎮——古北水鎮。遊走於古樸典雅的小鎮,不但能感受古長城的巍峨雄偉,還有青山碧湖與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和煙火人家,一步一景,讓人目不暇給。精彩的表演、豐富的文藝活動和度假體驗,還有不同菜系的美食盛宴,開啟不一樣的長城度假之旅。
風貌依舊
司馬台
司馬台長城是中國唯一一處保留明原貌的長城,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評定為「原始長城」。
修舊如舊的明長城
踏上司馬台長城的階梯,這裡有着與「八達嶺」、「慕田峪」截然不同的面貌:周圍全是斷壁殘垣,不少路段完全沒有城牆,有一段路更是罕見的單面牆體,甚至有些敵樓沒有一面牆是完整的。而對比起「蟠龍山」,這裡道路安全、配套完備,遊覽體驗更為舒適。
1986年,「司馬台」選為首個明長城歷史風貌旅遊保護開發項目,並進行維修工程。其間對四面殘牆斷壁的敵台採取只以鋼架支撐加固的保護方法,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專家高度認可。基於「修舊如舊」的原則,長城一些殘斷之處,不危及遊客安全就不全修。自2010年,這段長城由古北水鎮經營管理,為「司馬台」引入法國技術的索道,而其維護亦是以原狀保護為原則,保持了司馬台長城真實完整、滄桑古樸的明代面貌,讓遊客感受到古意盎然的原始長城。
安全與原始的中庸之道
以鴛鴦湖為分界,這段全長5.7公里的長城分為敵樓16座的東段和18座的西段,依峻峭山勢而築,在芸芸長城之中最是險要,並以「險、密、齊、巧、全」五大特點著稱。現開放給遊客參觀的10座敵樓、2.7公里路程的景區屬東段,一些危險的路況邊緣加設了鐵鏈路障,以防發生意外,整體來說算是安全易走的路段。
這段長城「修舊如舊」的保護效果可謂見仁見智。在「司馬台」遊逛期間,我聽到有途人對崎嶇殘缺的長城有微言:「開放給遊客的景區,應該要把路修好一點。」也有熱愛攝影的青年目睹明長城原貌後感到非常興奮,急不及待地四處攀爬拍攝。我更為傾向於後者:在大量人工修復痕迹的旅遊景區與危險的「野長城」之間,這段長城既保障遊客安全,又保持原始面貌,無疑是取得中庸之道的絕佳選擇。
度假的步調行長城
景區內2.7公里的長城為直線路徑,且每座敵樓距離很短,有些甚至只距數十米,走起來非常舒適。如只為觀賞絕美風光,乘搭索道是不二之選。索道上山後沿小道走10分鐘,便到達8樓。甫一登城,眼前風光已是非常遼闊,司馬台西段及相連的部分金山嶺長城盡收眼底。往右登高,不消幾分鐘便能登上景區最高點的10樓,而前方則為未開發的景區——包括大名鼎鼎的16樓「望京樓」,可是該處有職員把守,不能前行。
由10樓往1樓走為下坡路段,邊走邊拍照,約1小時便能輕鬆完成。7、8樓的路段左右兩邊幾乎沒有城牆,且有段路是沒有梯級的小斜坡,須小心步行。過了5樓能看到左方如流動沙漏般的鴛鴦湖,但千萬不要只顧看美景,前方的一段路是單邊城牆,最窄處只有單人身位,雖有鐵鏈屏障,但也必須留神。到3樓後始能看到鴛鴦湖把長城東西割開的情景,此刻對岸的長城彷彿就在眼前,與你隔岸相望。
若向難度挑戰,則可沿上山步道登城,約20分鐘便可到達2樓,然後向高處10樓進發。這條上山小道修築得宜,走起來悠閒舒服,且沿途有鴛鴦湖美景,伴以流水聲潺潺,讓人心曠神怡。
俯瞰星空小鎮
晚上6點可入場夜遊長城,如有意遊覽,建議準時登城,遇上好天氣能捉住絕美落霞的尾巴。夜長城只開放5至6樓之間的一段,且必須乘索道進入。雖然能遊逛的路段不長,但晚上的「司馬台」還是相當熱鬧。皆因臨高俯瞰,腳下的古北水鎮華燈初上,在寧靜晚空中熠熠生輝,成為一道絕美夜景。
到了7點半,忽然升空的無人機表演把氣氛推上高潮。雖然距離遙遠,但在長城上仍能清晰看到古北水鎮上空無人機拼砌出的各種圖畫,其中有長城、圓通塔、青蛙白兔、啤酒等樣式,緩緩轉陣如斗轉星移;遠方的音樂隨着清風飄來,遊人皆沉醉其中,氣氛極「chill」。
度假勝地
古北水鎮
秋末冬至微涼之際,遊覽完「司馬台」後,下山後來到緊鄰長城的江南風格水鄉小鎮,在壯美景色下泡個溫泉,方才登高的疲勞一掃而空;夜幕低垂,精彩戲碼揭幕,大型表演好戲連連;遊走於古意建築之際,移步換景,恍如穿越時光,回到明清盛世;中外菜式、美酒佳餚,嚐盡珍饈百味,或是一邊品嚐各種地道小食,一邊觀賞雄偉長城……豐富多彩的度假體驗,盡在長城腳下。
泡着溫泉賞長城
緊鄰「司馬台」的古北水鎮依托這段長城的歷史文化,將附近的9平方公里地段發展為集觀光遊覽、休閒度假、創意文化於一體的國際級休閒旅遊度假區。景區內主題酒店、各式餐廳、特色商舖和娛樂設備林立,當中更開採了3,376米深的天然溫泉,為旅客提供獨特的溫泉體驗。
景區內有多個溫泉場館,由於精品酒店贈送湯泉券,我來到了酒店附近的「御大水世界」一探究竟。入場須自備泳衣褲,或在收銀枱旁的商店即時購買亦可。更衣後首先來到室內溫泉,寬敞的場館內有10多個大大小小的湯池,當中更有標註功效的藥浴湯池和玩具滿佈的兒童池。場內有免費茶水,也可選購飲料和小食,不少客人泡在大池裡,一邊聊天一邊嘆茶,談笑風生。
泡了一會後,我感到全身舒爽放鬆,當日遊長城的痠痛亦退散不少。其後我走到樓上,體驗戶外露天湯池。推門出外後看到一個正方形湯池,旁邊音響播放着輕快的流行曲。其時正值晚上9點,眼前「司馬台」棱角分明的線段在耀眼燈光描摹下,顯得更為險峻。這裡有別於室內溫泉,戶外的氣溫與浸泡溫泉形成了極具張力的體驗——當清涼的晚風掠過臉龐,身體卻沉浸在溫熱的湯泉之中,那種「一半是火燄一半是海水」的冰火交融之感,配以長城絕美景觀,滋味妙不可言。
精彩節目每晚上演
一到入夜,景區內的日月島廣場便有大批群眾,或四處遊逛,或安坐板櫈,等待晚上的各項演出。先是密雲大戲樓的雜技表演,到了7點半,「孔明燈」緩緩升起——由逾百架無人機編排而成,由最初多盞散亂無序的小燈,漸漸建構成巨大的孔明燈陣。隨着一個個巨型圖畫在大戲樓和「司馬台」夜長城上空閃播,以及節奏鮮明的音樂,廣場的觀眾身體也隨之搖擺,氣氛極佳。
另一邊廂,在望京街同時演出的「長城音樂水舞秀」亦是眾所矚目。燈光劃破天際,音樂噴泉隨節奏湧動,時如蜿蜒流水,時而激情澎湃。此時噴泉背後的「望京樓」古風建築忽然投影,上映立體逼真、刺激緊張的劇場,圍觀的遊客一邊舉機攝錄,看得目不轉睛,一時萬人空巷。
色彩斑斕的永順染坊
古北水鎮內有不少熱門景點,位於水街歷史風情區作坊街的永順染坊是其中一個讓不少年輕男女慕名而來的特色景點。
永順染坊以「前店後坊」的模式營運。面朝街道的店舖出售自家染製的服飾和配件,款式有時尚亦有復古風情。後方的是作坊,一進門便是染布場,多塊五彩斑斕的花式布料以竹竿懸空高掛,不時隨風飄揚,引得不少遊客拍照「打卡」。染坊創始人張聚魁自小便對染藝有獨到見解,利用古北口植物自製染料,並於光緒年間成立永順染坊,聲名大噪。染坊內部亦展示古今印染技術成就,以及各種布藝器材,包括大染缸和絲織機等。
值得一提的是染坊設有扎染學堂,在布藝師傅手把手指導下,客人可以體驗DIY印染頸巾、帽子、T shirt,甚至是連衣裙;又可沉浸式體驗織布,感受傳統民間工藝的魅力。且價錢相宜,這些項目由¥70至¥358不等,便可獲得自己親手製作的布藝品,成就感滿滿!
佛門淨地圓通塔寺
在景區張望,不難看到高高聳立的八角佛塔「圓通塔」。乘擺渡車到山水城站,旁邊便是寺院入口,再沿路拾級而上,不消5分鐘便到達。圓通塔寺整體為「前寺後塔」佈局,前方的觀音院不乏善信燒香祈福,穿過院內數個殿堂後,便來到圓通塔腳下。
這裡屬於景區高處,風景非常開闊,極目四望,整個江南水鎮與長城「同框」,恍如一幅山水畫活現眼前,是拍照好地方。塔下遊客紛紛「打卡」留念,亦有親子歡樂地敲鐘,禪音裊裊,伴隨孩子的歡聲笑語聲聲入耳,非常「療癒」。廟內亦設有各種體驗活動,如住齋房、抄佛經、吃齋飯和品佛茶,讓善信體驗充滿禪意的度假旅程。
浪漫山頂教堂
同樣處於高位的山頂教堂,在小鎮的另一端與圓通塔分庭抗禮。羅馬式天主教堂的外形已頗具特色,建築頂部豎立着莊嚴的十字架,後方有兩個別致的座鐘;入口為半圓拱券木門,置有鏤空設計的十架屏風,左右是象牙白的仿羅馬柱;灰磚小屋與周遭綠葉交纏,恍如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神聖殿堂。這個矗立於明清風格古鎮的西式建築可謂別具一格,雖無擺渡車直達,但不少遊客亦專門登高前來參觀,是景區內的人氣打卡點。
建築內部有講台,背面為精緻的天主雕塑;整體是個能容納100多人的小型教堂,設有多排長椅,遊客逛累了便在此休憩。眼前的佈置和景象,彷彿大家正等待一對新人入場,見證幸福的婚姻。
緣牽一線月老祠
景區內不只有浪漫西式教堂,亦有中國傳統牽成姻緣美眷的月老祠,不乏少男少女結伴而來,祈求天賜良緣。月老祠是小院落式,祠內主要建築為月老殿,遊客紛紛入內請香祈福、參拜月老,又可求籤問事,紓解心中煩惱。
這座廟宇地方雖然不大,卻承載了無數遊客的心願——祠內由花草樹木到窗門隔扇,四處皆是沉甸甸的同心鎖和手寫許願牌,可以想像月下老人應該非常忙碌。細看一個個充滿期待的紅色木牌,有些是祈請月老加持,自己與意中人愛意互通,或求賜美好姻緣、早日「脫單」,或直接寫上婚期目標,願如期實現;也有些求賜家人安康幸福,或學業進步、事事順利等,祈求神明賜福保佑。
美食雲集
度假區
成功挑戰「司馬台」後,當然要吃頓大餐慶祝一下!度假區內有逾半百家風格迥異的主題餐廳,雲集中國各大菜系的地道佳餚,以及各式風味西餐,由極品饗宴到特色小食一應俱全,征服各位老饕的味蕾。
高級中菜「攬勝軒」
位於古北水鎮大酒店5層的攬勝軒中餐廳經營高級中菜,粵、杭、京、魯、川、湘等菜式一應俱全,且風味地道、擺盤精緻,菜餚皆為上品。餐廳設有古典佈置的大廳雅座,亦有13個豪華包廂,是聚餐聯誼的不錯選擇。
龍鳳至尊煲
小青龍蝦和雞腿肉經醃製後乾煎,使其肉質更為緊緻,輔以乾蔥、蒜、薑墊底,並以煲仔進行烹煮。上菜時,一打開煲蓋,煲內蔥蒜香氣四溢,讓人食指大動。主角「龍鳳」火候得宜,龍蝦鮮美鹹香、口感綿密,雞腿肉乾香有韌勁,讓人欲罷不能。
荷香山蘑神仙雞
這道菜採用傳統粵菜中豬手燜雞的烹飪方法,選用水庫走地雞,搭配當地榛蘑及荷葉炮製而成。豬手潤滑肥美、雞肉結實入味,而榛蘑和荷葉的清香融入其中,口感和味道皆是非常豐富。
古北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中國西北蒙、藏、回、維等民族喜愛的傳統食物,歷史悠久,並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小羊扒處理得恰到好處,廚師將帶骨的羊肉剁成兩指寬的長條,適合手抓食用;而其味道嫩滑鮮美、不膻不膩,亦可按口味蘸香辣醬或孜然粉、辣椒粉、大豆粉等調和的秘製佐料,增添風味。
無花果秋梨燉雞湯
秋末冬至,正宜清潤養肺,飲用無花果燉秋梨是絕佳選擇。這盅燉湯以無花果、秋梨和土雞燉製,上菜時底部有微火保持溫熱,土雞肉味與果肉鮮香互相配合,湯水味道清甜微鹹,讓喉嚨非常舒服。
紅酒雪梨
這是餐廳裡的特色甜品,以雪梨加入紅酒燉煮而成,上菜時已是香氣醉人。梨色鮮紅透亮,口感清涼爽脆;入口味道先是酸酸甜甜,然後感到紅酒微醺,層次極為豐富。
德國風情 William Edgar
乘擺渡車到山水城站,下車入城門便是以德國菜聞名的威廉.埃德加(William Edgar)西餐廳。餐廳佈置溫馨有格調,方形餐桌上為典雅餐燈,投射着明暗適宜的光線,很有傳統西餐的儀式感;餐廳播放着悠揚的古典樂曲,食客低聲細語,充滿了典雅浪漫的氛圍。
脆烤豬肘拼盤
這道招牌菜以酥脆豬肘輔以各款傳統香腸、德國酸椰菜、芝士土豆泥和酸瓜,配搭絕妙;整體感覺香脆可口而不膩,酥脆和柔軟的口感相互交融,是不容錯過的德國經典菜式。
【 豬肘 】
選用厚實而有彈性的豬後腿,以蔥蒜、黑椒、迷迭香、蜂蜜、啤酒等多種食材和香料醃製72小時,金黃油亮的豬皮口感介乎於焦脆與酥脆之間,一口咬下咯咯作響;豬腿肉汁充盈、香味濃郁,頗有韌勁。食用時蘸上加入橄欖油和牛奶調和而成的大藏芥末同吃,滋味非凡。
【 酸瓜 】
這一小碟酸瓜起到了解膩的作用,吃過油膩食物後咬一口酸瓜,便覺酸爽可口,十分過癮。
【 配菜 】
德國酸椰菜味道特別,微酸與軟滑的滋味甚是開胃;芝士土豆泥有濃郁的土豆清香,又有獨特的淡淡奶油香味,入口即融、濃而不膩,非常可口。
煙火味滿滿的小食街
在日月島廣場過了橋,看到大排長龍的「橋頭糕」便到達小食街。街頭滷煮、牛雜、蘿蔔絲糕、羊肉串、古北烤梨、溫泉柴雞蛋、煎豆腐、烤紅薯……短短的街道匯集了多款各地特色小食,多種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垂涎三尺。不少遊客慕名而來,感受一邊吃小食,一邊觀賞雄偉長城的獨特體驗。
橋頭糕
如果在小食街只能選擇一款小食,橋頭糕是不二之選。小店由早到晚都排滿了人,更貼出「每人限買兩個」的告示,我不禁好奇一探究竟。橋頭糕以小麥粉、葡萄乾、紅豆沙、紅棗、瓜子仁等製成,因非常暢銷所以買到的都是新鮮出爐,拿在手上還有點燙熱。橋頭糕形似甜筒,入口滋味先是甜甜的,然後感受到濃烈的紅棗和蓮蓉味;糕面的菱形小餅顆粒感豐富,下方蓮蓉口感軟糯綿密,可謂絕配。
重慶肥腸麵
小食街上除了各式小食,還有一家「深夜食堂」,每天晚上8時至凌晨3時營業,讓旅客在深宵肚餓的時候仍可品嚐美食。這碗重慶肥腸麵分量十足,湯底帶辣,豬腸脂腴適中,辣味麵條與肥腸的油脂香氣相互交纏,吃起來非常過癮,適合口味稍重的食客。
噴泉牛雜
沿小食街經日月島廣場走到卧龍堡客棧旁便可在攤檔買到這道小食。¥28一份的噴泉牛雜比不少香港街頭商舖的更大碗,且每件牛雜剪得細碎,可自行搭配醬料,入口細嚼,風味極佳。
讀者評論:
本篇出處:2024-11 533期 |